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百年前的中日韩(2重新发现近代)/中日韩三国文化系列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14343267
  • 作      者:
    作者:(日)金文学|译者:郑炳男//金晖渊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鲜为人知的史料、新锐观点,

首次纵横全景再现近代中国、日本、韩国文明发展史,

填补国内外空白!

多元视角,重新审视百年恩怨,回归历史现场!

 

100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认识日本人的?

日本为何要对朝鲜土地进行调查?

朝鲜的“七大名品”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日本是如何掠夺朝鲜文化遗产的?

李鸿章为何未能替代慈禧太后?

为什么八国联军中还有中国人?


展开
作者简介

1962年生于中国沈阳,朝鲜族,中日韩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现执教于日本广岛文化学园大学。比较文化学家、作家、文明批评家,以中、日、韩三种语言写作和演讲,有“国际派鬼才”之誉,被日本、韩国的媒体和知识界推崇为“活跃于中国、日本、韩国国际文化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著作有《东亚三国志》《中日韩大比拼:认识身边的不同文化》《中日韩国民性格》《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韩国人》《自由的中国人,不自由的日本人》《金文学主义》等89种。其作品以辛辣、幽默、精炼的文风风靡东亚三国及欧美,总销量已超过280万册。


展开
内容介绍

“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正如这一古语所说,比较、回顾百年前的中国、韩国、日本,也是反观我们自己的好方法。

作者在长期比较研究东亚历史过程中,试图在本书中以类似于MRI(核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对中、日、韩三国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文化、艺术、社会、日常、风俗、民众的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切分,并以特写镜头予以还原。

本书为重新发现近代——一百年前的中日韩(第二部),作者在这本书中,能对我们曾经不太了解的,或者已经随风而逝的历史场面,进行更深入的描写。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已逝的近代史的光明与黑暗,同时也能感受到温和而又冰冷的近代史的体温。

作者所希冀的是,摆脱单一国家历史的视角,并以多国的、多层次的视角,省察我们和我们周边的历史环境。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也是一种移动、跨境的历史。通过跨境实现了移民的群体,不仅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有时还能改变当地的文化版图。

100多年以前,中国的海外移民主要是以东南亚为目的地的。但这一范围很快扩大,并经过香港,沿着太平洋航线向美国扩展。

在向美国移民之前,大量中国的平民百姓已经越过海洋,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当时,人们把移民东南亚称为“下南洋”。南洋指的是现在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区。从广义上讲,南洋也包括今天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岛屿国家。

根据刊载于《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的统计数据,在印度尼西亚的2亿人口当中,华人占了1,000万;马来西亚2,500万人口中,华人占了600万;泰国6,500万人口中,华人大约占2,000万,即占了约三分之一;新加坡有华人300万,占全部人口的90%。

  

 

在中国,大量日本卖春妇集中在上海、香港、关东等地。南洋各地也有众多日本卖春妇在进行性交易。1886年,仅上海市就有大约700名日本定居者,其中,日本人的设施有半数以上都是娼妓馆。此外,还有少数三井物产等日本企业和药房。

1903年,有多达201名日本卖春妇在中国关东地区活动。在俄日战争以后,这一数字急剧增加到了1,403名。这相当于在关东地区日本定居者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国东北地区当时定居着5,000多名日本人,统计资料表明,其中70%以上为日本卖春妇。

日本在性事方面实行开放政策要早于中国,而且歧视妓女的意识也十分薄弱。所以,纳妓女、卖春妇、娼妓为妻的现象,在日本上流社会男性当中也很普遍。

 

 

 1898年,李鸿章结束欧美旅游回到国内,结果发现维新运动正热火朝天。在百日维新期间,李鸿章没有公开上书表达自己的政见,也没有实际接触维新派人物。

他暗中写给友人的书信内容表明,他对维新变法表示支持,但实际上,他却没有实际的支持举动,也没有参与其中。1898年8月,伊藤博文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这时,李鸿章宴请伊藤博文,并愉快交谈。李鸿章在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期间,曾经与伊藤博文打过交道,因此两个人可以说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对手。

伊藤却在私下对李鸿章说:“治弱国如修坏室,一任三五喜事之徒,运以重椎,以巨索,邪许一声,压其至矣。”李鸿章深以为然,说“侯言良是”。李鸿章与伊藤的唱和,证明他们一致认为维新派缺乏阅历,操之过蹙,失于急激,后果堪虑……

李鸿章宴请伊藤博文及其随员大岗育造,酒行三巡,论及康有为事。


展开
目录

文明、风物

“新小说”的黄金时代/3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诞生/5

朝鲜的报纸和日本/9

100年前的日常用品都有哪些/11

近代文明的面孔——广告/14

花斗、名片以及贺年卡/17

100年前的汉城是如何转变为近代城市的/19

近代汉城市内的日本人街区/22

近代殖民地城市——香港/24

《论语》和算盘/27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热/29

“国语”和近代东亚/32

近代日本的“中国通”/34

近代中韩两国留学生的日本体验/37

近代“漫画”文化/39

国民与明太/41

近代日本的“耻部”——女性为国卖春/44

100年前的海啸与日本/46

近代名士与“猪尾巴”/48

近代的纪念碑/50

近代朝鲜的博物馆和美术馆/52

成为“东洋文库”基石的莫理循收藏/54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街——神田神保町/56

近代中国的南北文化论/58

100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认识日本人的?/61

100年前的京师大学堂是如何讲授近代西方科学的/63

中日两国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的龃龉/65

近代中国语、朝鲜语中的日语单词/67

浸满泪水的“关釜联络船”/69

说说鸭绿江铁路大桥/72

汉文实力即为国力/74

租界再发现/76

近代朝鲜的学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79

法国人写的《韩国书志》/81

日本最早的女留学生/83

大阪博览会的“人类馆”事件/86

中国最初的近代博物馆/88

“音乐是改造国民性的力量”/90

中山装是革命的象征符号/92

百年前参考日本假名进行的中国文字改革/94

民国初期的标准国语是如何制定的?/96

朝鲜的书店、杂志引领民族进步/98

彻底调查朝鲜/100

《朝鲜古迹图谱》/102

日本遗留下来的殖民地朝鲜照片档案/103

日本为何要对朝鲜土地进行调查?/105

日本是如何研究朝鲜文的?/107

朝鲜的“七大名品”/109

对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日本“同仁会”/111

日本军医对朝鲜的记录《鸡林医事》/113

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建立的电信网/115

近代中国最早的日本记录《日本日记》/117

通过美术培养国民感情/119

近代计量教育拉开序幕/122

日本人经营的报纸《顺天时报》/124

科举制度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126

百年前的尊孔运动/128

和绅士游览团同期进行的日本留学/130

修信使对日本的体验/133

日本是如何掠夺朝鲜文化遗产的?/135

日本是如何聘用外国专家的?/138

清政府是如何聘用外国专家的?/140

被发明的传统/142

日本教养文化之花——女学生/144

中日韩三国近代教育的时差/147

近代道德教育——修身/149

人物、思想

反对侵略扩张的日本“小国主义”/155

“日本鬼子”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157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胡适/159

将东西方文化融于一身的林语堂/161

百年不遇的文化大师陈寅恪/164

热爱朝鲜美术的日本人柳宗悦/166

变成朝鲜一把泥土的日本人——浅川巧/169

“韩国孤儿的父亲”——曾田嘉伊智/171

朝鲜王朝末代太子妃——李方子/173

是是非非袁世凯/176

对朝鲜民俗学研究做出贡献的秋叶隆/177

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180

民国才媛第一人——吕碧城/182

冈仓天心说“亚洲是一体的”/184

支援中国和亚洲革命的犬养毅/186

关于头山满的再认识/189

朝鲜的新文学开拓者崔南善/191

自由主义文学巨匠洪命熹/193

“朝鲜学”的开拓者文一平/196

植物遗传育种学界国际著名学者——禹长春/198

近代东亚的教养主义/201

“中国近代留学之父”容闳/203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鼻祖——严复/205

近代中国翻译大家——林纾/207

中国近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209

死无葬身之地的朝鲜女先觉者——罗蕙锡/212

朝鲜女性的一片绿叶——金一叶/214

第一位出版女子文学作品集的朝鲜作家——金明淳/216

豆腐和辛亥革命/219

辛亥革命第一位英雄/221

革命爆发以前的百家争鸣/223

日本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家——吉野作造/226

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和朝鲜/228

文人安倍能成“发现”的朝鲜之美/231

宋教仁为何要对抗孙中山/233

近代中国巨匠——张謇/235

大文豪夏目漱石和殖民地朝鲜/238

近代日本对朝鲜历史的研究/240

为朝鲜献身的西方人哈尔伯特/242

热爱中国的西方人——荷马李/244

中国革命的幕后舵手——莫理循/247

亚洲留学生教育的先驱者——嘉纳治五郎/249

“黄祸论”的具体内容/251

思想家安重根/253

“革命和尚”/255

中日民间交流的先驱者——岸田吟香/257

被“中国趣味”深深迷惑的日本人/259

日本陆军的“中国通”/262

近代中国和日本的军事顾问/264

善邻书院和宫岛大八/266

被忘却的朝鲜近代大文豪——金泽荣/268

卓越的民族史学家、媒体人——朴殷植/271

超越了“民族”的杰出知识分子——申采浩/273

新民会提出的独立战争论/275

“中国的孙中山,韩国的申奎植”/278

中国近代第一家族/280

开化派宰相——金弘集/282

李鸿章对百日维新的两面态度/284

李鸿章的眼泪/286

李鸿章和森有礼的历史对话/288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面/291

李鸿章、伊藤博文、金弘集“三相”比较/293

李鸿章其人/295

李鸿章为何未能替代慈禧太后/297

明成皇后的理想/299

开化派精英的设想/301

开化派的“家教”——李东仁/304

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306

近代“武士道”的诞生/308

政局、战争

日本人对殖民地的“帝国”目光/313

“韩日并合”与日本向朝鲜的布道/315

为什么八国联军中还有中国人/318

暗杀时代/320

日本有识之士为何要支援辛亥革命/322

日本妓女间谍在大陆进行的间谍活动/324

朝鲜皇太子的悲剧/326

革命旗帜高高飘扬/328

孙中山不在场的辛亥革命/329

辛亥革命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331

一些人为何对袁世凯寄予厚望/333

百年前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335

辛亥革命是如何影响日本的/337

革命党放弃北伐的原因/339

百年前的中国是如何对待“日韩并合”的/341

朝鲜纯宗皇帝的南北巡视/343

日本曾想“统监中国”吗/345

伊藤博文为何要关注中国/347

日本为何更热衷于统治朝鲜/349

从民国到军国/351

日本是如何评价“并合韩国”的/353

朝鲜的文明开化为何遭到失败/355

永远沉睡在异国他乡的清朝俘虏/358

天皇的实质/360

朝鲜的抗日义兵运动/362

日本是如何镇压义兵运动的/365

获得日本人尊敬的抗日义兵/367

民国第一届国会是什么样子的?/369

清末时期诞生的谘议局/371

西方人如何评价清末改革?/374

佛教僧侣参加辛亥革命/376

日本秘密制作的亚洲地图——“外邦图”/378

日本是如何绘制朝鲜半岛地图的?/380

日本是如何侦察、测量中国大陆的?/382

为什么会发生“乙未事变”?/384

“俄馆播迁”和高宗的无能/387

杀害明成皇后者的结局/388

把东学农民运动当成战争谋略加以利用的日本/390

景福宫军事政变/393

从东亚立场上观察中日甲午战争/395

为什么说清王朝难以自行阻止亡国悲剧?/397

清王朝对汉族人的不信任/399

朝鲜是如何开埠的?/401

壬午军乱的沉重意义/403

甲申政变失败的原因/4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