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影这种媒介诞生以来,电影就一直以一个多棱镜的方式不断地演进着自我更新的意义生产模式。它的媒介属性使它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工具,而从文本编织的角度切进,电影又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实验室”里的“培养皿”,在理想的维度上印证现实的逻辑。在当今中国的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大踏步跃进的同时,电影业也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单纯地从工业角度来看,电影业的蓬勃自然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步伐,但如果深入地介入电影与民族表现力之间的关系,我国的电影业仍然面临着“自我表达”和“走出去”的双重重任。如何以本行业的产业为依托,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化营销?关键难题就在于对行业特性和文化对位关系的把握。
纵观当今的中国电影,在古装武侠大片的高投资、低回报模式走到死胡同的情况下,喜剧电影异军突起,撑起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片天空。由此也体现出我国的电影创作者正在走向一条更加成熟化的生产道路。这条道路区别于美国类型片的流水线化大工业模式,而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自我表达的趣味性和文化传统的更新再生之中。相对于美国商业运营过程中对全球电影业“霸权”式的国际营销,我国既难以在经济投资规模和产业成熟化程度上与其抗衡,又不可能在影片外销过程中传播美式大一统的“普世价值”。那么如何制作出既能借鉴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提供日常生活细节化的表达,同时又能发挥媒介与观众对话功能的电影生产模式就显得极其难能可贵了。放诸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我们亟须的文化生产形式正是这种商业性和文化表达上辩证统一的创作模式,也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喜剧发展研究才具有了非常现实和极具可操作性的研究价值。
由此,本文试图从中国不同的喜剧类型生产情况和面貌入手,以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分析为主,从古装题材、城市喜剧、地域划分、喜剧面孔和喜剧作者五个维度,提供一幅比较清晰和全面的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描绘出中国以电影为载体的文化生产图景。从题材的分类开始,探索喜剧电影生产的行业发展情况,以表现内容作为基础,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地域分区的创作现状对影片空间呈现的美学表现力。在一表一里的两种分析完成之后,简要地提供一个更灵活的视点,从明星的运用入手,探讨“面孔”可能在喜剧生产中产生的作用。最后以对喜剧中“电影作者”的分析作结,寻找电影创作者在喜剧电影的意义表达过程中所起到的能动作用,力图用作者研究的方式归纳和总结出中国喜剧电影独特的语言表达体系,以及在这种体系下两种文化生产背景中高度互涉的意义内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