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是社会科学大师查尔斯·蒂利正式指导的末一位学生。为大师作品翻译引进,竭尽心力:以首版四遍逐字逐句斟酌(两遍英文对照两遍中文诵读)译文的精神,重新修订数万字《代译序》,从索引到原书边码,都以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心态力求谨慎妥当。
首版出版匆忙,编校排不足、装桢缩水外,将译者介绍蒂利的文章强行压缩。常感歉然。承蒙读者和渠道不弃,得到再版机会。有幸得到译者重写序,也经许多师友帮助,不敢埋没他们的心血功德。也不敢说这次编校已达至善,请多多指正缺点,使书籍品质继续提高。
书中的理论和故事,我国群众怕将有深切共鸣,比如:群众有丰富的经验,在遭遇侵害、或申请取得权利时,遇到职能部门打起官腔,就知道事情不好办了。群众应对这样的不利局面,一种方法是试图证明对方适用的准则不正确,一种是陈诉苦情,试图以简明的故事,显示出是非判断。
编辑在排版校对中,多有会心苦笑。谨推荐给其他国人和读者。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作者蒂利,以研究宏观历史变迁闻名于世,本书却显示出他洞悉微观的功力。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蒂利是过去20-30年间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人是行动常常需要理由的动物——作者不仅提出了这一精彩的命题,并且做了出色的解答。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本好的社会学著作,不仅应该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琐屑的生活细节中见微知著,而且应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借助作者的方法去检验生活和理解社会,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乃至“何必当初”的痛彻心扉感。显然,蒂利的这本小书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周濂《上海书评》
各个阶层的人,也许需要把蒂利的书好好读一读,不管是谁,在自己问“为什么”或者回答别人“为什么”的时候,时时带有对社会效果的体察。或许这样一来,“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过程,也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能相互理解、更加融洽的过程。
——刘淄川《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