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言
第一章 麦当劳在北京:美国文化的本土化
作为美国象征的汉堡
慢下来的快餐:适应与本土化
消费主义的兴起与麦当劳的成功
结论:全球一本土联结下的金色拱门
第二章 麦当劳在香港:消费主义、饮食变迁与儿童文化的兴起
跨国主义与快餐产业
外出就餐:一部消费社会史
观念分类:小吃vs正餐
从异国风味到日常饮食:麦当劳的本土化
公共卫生与洁净一
笑意味着什么?友善与公共服务
消费者的自我约束?
候餐和纸巾大战
抗争、环境保护和慈善事业
作为消费者的儿童
“麦当劳叔叔”和生日聚会的发明
作为青年中心的麦当劳
结论:麦当劳是谁的文化?
第三章 麦当劳在台北:汉堡、槟榔和身份认同
台湾的饮食与文化简史
麦当劳与台湾本地意识的崛起
槟榔
麦当劳在台湾:第一个十年
麦当劳和台湾的青年文化
作为庇护所的麦当劳:家以外的家
等待孩子的老祖母
躲避婆婆的媳妇
作为庙会集市的麦当劳
空间与时间:麦当劳里的生活方式
麦当劳与学校午餐
结论:全球化与本土化
第四章 麦当劳在首尔:饮食选择、身份认同与民族主义
韩国麦当劳的发展简史
“本土”的麦当劳
麦当劳及其竞争者
创造麦当劳的市场
性别、空间和快餐的意义
消费、抗争和海外输入
大米与汉堡之争
韩国饮食中的共享文化与个人主义
结论
第五章 麦当劳在日本:改变中的行为与礼仪
麦当劳在日本
作为小吃的麦当劳
麦当劳为什么被视为小吃?
食物和共餐
被建构的美国文化
猫肉汉堡奇谈
麦当劳和餐桌礼仪的改变
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
附录 作为政治标靶的麦当劳:20世纪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性的反全球化运动
作为政治标靶的麦当劳
为什么是麦当劳?
肥胖政治学
家庭革命:银发族的挑战
结论:作为政治象征的麦当劳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