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寻访历史的书。作者寻着张爱玲在美国的足迹,再现了其漂泊不定的后半生,特别是张爱玲在美国四十年的写作、生活、感情以及日常交往。与一般的从故纸堆中发掘历史场景的工作方式不同,本书作者特别重视“亲历历史现场”,她曾耗时六十多天,自费走访了张爱玲在美国停留过的诸个住所,从东岸到西岸,与张爱玲有关系的当事人或旁观者对话,尽可能地发现张爱玲在美国的任何蛛丝马迹,并用这些点点滴滴的言说与纪实,辅之张爱玲回忆中对自己个人经历的描述以及多年前记者的采访,再现了一个生动的张爱玲。同《花开》相似,本书也重视用一连串的地址和门牌号串连张爱玲的人生故事,而其中尤其详述了张爱玲与丈夫的亲情、和夏志清等朋友的友情,由此勾勒出张爱玲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也铸就了张爱玲独特的人生。
展开
——陈钢(作曲家)
偶尔也去听淳子的讲座,听她讲张爱玲,讲老房子,讲上海人的格调,讲上海的前世今生……她身着合体的旗袍,那些即将逝去或者已经逝去的美好,从她嘴里说出来,竟是那般的契合。许多人预约不到,竟会一早去排队,站在后面静静地听,感受着她对这座城的用心。
——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