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集(全译本)》:
既然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维系,那么要是它本身能被很好地包容在统一性的真正维系之内的话,也就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宗教上的争执和分歧,是异教徒所搞不懂的罪恶。其原因就是,异教徒的宗教与其说是在于它有任何始终如一的信仰,毋宁说是它存在于仪式和典礼之中。须知当他们的宗教团体的主要教师和元老是诗人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出,他们的信仰是何种信仰了。但是真正的上帝却有着这一属性,即他是一个“好妒忌的神”;因而对他的崇拜和信仰,也就不能忍受混杂,也不能忍受别的神分享。因而我们将就教会的统一说上几句话,说说由此产生了什么结果,其限制是什么,其手段又是什么。
统一(它几乎会令上帝非常满意,而令上帝满意则是最重要的)的结果有二:一是对那些在教会以外的人所产生的结果,一是对教会内的人所产生的结果。就前者而言,异端邪说和教会分裂自然是各种丑闻中的最大丑闻,不仅如此,而且比伤风败俗还丢脸。
因为正如在肉体上,一个伤口或者持续的危象要比不洁的体液糟糕一样,在精神上亦复如是。这样一来,最能使教会外的人待在外面,同时又把教会内的人赶出去的,也就莫过于对统一的破坏了。因而,如果有人说:“瞧,基督在旷野里”(Ecceindeserto),而另一个人说:“看哪,基督在内屋里”(Ecceinpenetralibus),也就是说,有些人在异教徒的集会里寻找基督,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在教堂的外表中寻找基督,每当出现这种情况,那个嗓音都务必不断地响在人们的耳际:“不要出去。”(Noliteexire)外邦人的那位教师(他的使命的特殊性质使得他特别关照那些在教会以外的人)说:“如果一个异教徒进来,并且听见你们说着几种语言,他不是要说你们都发疯了么?”无可否认,如果无神论者和不敬神的人听说在宗教内有这么多的不一致和相抵触的见解,那么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儿去;这只会使他们离开教堂,使他们“坐在亵慢的人的座位之上”。这只不过是在如此严肃的事情上需要证实的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然而它又把那种缺陷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有一位嘲弄大师,他虚构出了一个图书馆,在书目中写下了这样一本书名:《持异端者的莫里斯舞》。因为确实,持异端者的每一个教派,都有其不同的装腔作势或者卑躬屈膝之态,这不能不令世俗之人和堕落的政客心生嘲弄,这些人本来就是易于蔑视神圣的事物的。
至于对教会内的人所产生的结果,那就是和平,和平中包含了无限的神赐:和平确立了信仰,和平激发起仁爱之心,教会外观上的和平浓缩成了良心的安宁,而且和平把写作和阅读争论文章所花费的劳动,转移到写作和阅读专论克己和虔诚的著作上去了。
有关统一的界限,把它们真正划定出来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看来有两个极端。因为在某些狂热分子看来,有关和解的一切言论都是令人作呕的。
“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到我后头吧!”重要之处并不是和平,而是追随和宗派。反之亦然,某些老底嘉人和态度冷漠的人以为,他们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对双方各有所取,并且用机智的调解,来消弭在宗教观点上的分歧,就好像他们是要在上帝和人之间进行仲裁似的。这两个极端都须予以避免;如果我们的救世主亲自制定的那个基督徒的盟约,存在于那两个得到了正确而又清楚的解释交互条款之中的话,那么这两个极端就会避免。那两个交互的条款就是,“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以及“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