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诗传》:
一年之后,私塾换了塾师,起初,这对于学生们是件新鲜事,同学们议论着关于这位新先生的一切。
新的先生名叫查桐轸,又字桐荪,是本县袁化镇人。查先生是一位贡生,古文功底深厚,满腹经纶。而且,这位先生精通医术。同学们都觉得老先生是位神人。只是,先生有一点非常怪,因为他脏得不能再脏了。平时不刷牙不洗头又好抽烟,一张嘴便会露出满口的黑牙,一阵阵恶臭,会迎面扑来。所以,被先生训斥,要比原来痛苦得多。
时间久了,一切都熟悉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孩子们对老先生失去了兴趣。而这整整六年的时光,徐志摩跟从这位老先生度过了枯燥刻板的私塾生活。正是这些枯燥的时光,给徐志摩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后来,他出落得风流倜傥,却在潜移默化间吸收了老先生慵懒、落拓的秉性。
命运的船儿载着一船成长的故事划过岁月的长河,转眼间徐志摩已经11岁,7年的私塾生活也到此结束。
时代变幻,科举制废除,一股文化的新风气,吹遍了祖国大地。硖石镇也开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新式学堂里,有许多新的东西。这让徐志摩这个渴求新知识的孩童十分着迷。学校开设了国学、数学、英文、自然、体育等科目,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展现在了徐志摩的眼前。从此,他也爱上了这新的学堂。
原本天资聪慧,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徐志摩很快便脱颖而出。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让家长也十分欣慰。多年的私塾学习,为徐志摩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他的文章格外精彩,经常会受到老师的赞赏,而他在毕业时所写的《论哥舒翰潼关之败》更让他的老师惊喜叫绝。飞扬的文采,聪慧的少年。老师看到了这个孩子前途无量。
然而,先天的近视,再加上后天的勤恳好学,使得徐志摩在少年时就高度近视。后来,父亲带他去上海配了一副眼镜。当他第一次戴上眼镜仰望浩瀚的星空时,他震惊了。那仿佛是一片他未曾熟识的天空,浩瀚深邃,仿佛有无数眼睛在闪烁。那明亮幽冷的眼光,仿佛看透了他的灵魂。
他甚至大声地欢呼道:“好天,今天才恢复我眼睛的权利!”也是从那时起,眼镜便跟随了徐志摩的一生。为徐志摩呈现一个诗意而多彩的世界。将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同时也见证了他的成长过程。
转眼间已是1910年,春回大地,和风煦日照耀着小城。那一年,徐志摩进入杭州府中学堂(以下称简“杭州府中”)读书。那里无疑是浙江最好的中学。为了能够互相照应,徐志摩和他的表兄沈叔薇一同前去。
就这样,小城少年背起行囊,开始了他们青春的岁月。杭州城柔美而灿烂,有着和家乡不一样的味道。而杭州府中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里的课程要比硖石镇的新式学堂更多样。不光有国文、数学、英语,还开设了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
聪慧好学的徐志摩,像一株渴求知识的小树,在这里找到了肥沃的土地。他的努力,都换回了应有的回报。每一次的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他成为备受瞩目的好学生,同班的郁达夫非常关注徐志摩。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郁达夫是和徐志摩同一年来到杭州府中的,他是从嘉兴府中转学来的。初到此地,他和所有少年一样,有着对新环境的新鲜感。但是,在憧憬之中,他又多了几份恐惧。很快,这种对新环境的恐惧和胆怯便压倒了最初的新鲜感。较大的心理压力,让他生活得非常疲劳。和他同一宿舍的徐志摩和沈叔薇却总是非常欢快,这让郁达夫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徐志摩与表兄沈叔薇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们学习优秀,却也总是非常顽皮,喜爱交际,他们走到哪里都是欢呼雀跃的,仿佛身体里有用不尽的能量。他们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众人的目光。他们来自富足的家庭,有亲人的呵护,有老师的赞誉,有傲人的成绩,有聪明的头脑……在郁达夫看来,这对兄弟仿佛是得到了命运的庇护,拥有一切好的东西。
在杭州府中时,徐志摩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对小说也很感兴趣,同学们经常能看到他手捧着小说认真阅读的样子。他曾对郁达夫说:“这些旧诗词,我在书塾时也学过,总感到受的限制太大,写不好。我现在对小说发生了浓烈兴趣。什么社会小说、警世小说、探险小说、滑稽小说,我都读,读得简直着了迷。”也许,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小说作品,开启了他想象的翅膀。让他对这个社会,有了各个方面的认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