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马克斯·韦伯在中国
绪论 马克斯-韦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课题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构成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韦伯研究史与研究资料概述
一 中国韦伯研究史及其问题意识
二 国外韦伯研究翻译中的“韦伯形象”
三 中国韦伯研究的问题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科学
二 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史概观
四 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
五 结语:“马克思与韦伯”问题再考
[附论]
作为方法的“价值中立”: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一 世界观、方法论与实践的关系再考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接受状况
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韦伯方法论的批判
四 知性的诚实与学者的成熟
第三章 中国语境中的韦伯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引言:韦伯的“社会科学”与“政治哲学”
二 韦伯的政治哲学: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视角
三 中国韦伯研究中的韦伯“政治哲学”
四 结语: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附论1]
重新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施特劳斯学派的韦伯批判与古典政治哲学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对立”
三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科学与古典政治哲学
[附论2]
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
一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热
二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观念:自然与道德的回归
三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转型
四 作为哲学的社会科学
第四章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
一 引言: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官僚制研究
二 中国“政治成熟”话语的现状与陷阱
三 韦伯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成熟”的三重结构
四 韦伯视角下古典中国的政治特征
五 结语:政治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
第二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日本
第五章 日本的韦伯研究史与日本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引言:韦伯研究与战后日本的社会科学
二 战前日本的韦伯研究:韦伯、马克思与社会科学
三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前期):“韦伯与马克思”问题与现代化理论
四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后期):现代化之后的社会科学
五 结语:思考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
第六章 知性的诚实:日本韦伯论争与日本的社会科学
一 引言:日本韦伯论争与学者“知性的诚实”
二 日本韦伯论争的经纬与主要当事者
三 日本韦伯论争中关于《伦理》论文的主要观点
四 日本韦伯论争与“知性的诚实”的结构
五 结语:日本韦伯论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格
第三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俄国
第七章 苏联解体的科学分析:韦伯“俄国革命论”的视角
一 问题:何谓“苏联解体”?
二 韦伯的“俄国革命论”:预言未来
三 俄国历史的必由路径:官僚制、民主制与人性
四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的视点
五 结语:韦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距离
结论 马克斯·韦伯体验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
一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问题的结构
二 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再论中国学者的韦伯体验意义
附录[1]
知识社会学方法论
——知识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与话语分析
附录[2]
韦伯研究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