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方式
编者序
推荐者序
穴道针灸图示
中医常用药材
第—章 传统中医的基本概念
中国医学的基础知识
1.中医传统医学的典故
2.中医的由来与流派
3.中西医合诊
阴阳五行说
4.中医之阴阳运用
5.五行之相生相克
6.五行与人体器官的关系
7.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
8.脏腑和身体的内外关系
9.营的生成与活动
10.卫的生成与活动
11.气为本——气的概念
12.气的异常——气虚引发的症状
13.血的异常——血的概念
14.津液的异常——津液的作用与变化
15.精不足——精的形成与活动
第二章 中医说产生疾病的原因
产生疾病的原因
1.四季顺养适寒暑——春季
2.四季顺养适寒暑——夏季
3.四季顺养适寒暑——秋季
4.四季顺养适寒暑——冬季
5.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风邪
6.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寒邪
7.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暑邪
8.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湿邪
9.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燥邪
10.外来的因素——(六淫病变)火邪
11.内在的因素——(七情引发)
12.不内不外的因素
五脏六腑保养得宜自然不生病
1.五脏六腑与人体关系
2.肝——五脏的将军
3.心——五脏的主宰
4.脾——五脏的营养
5.肺——五脏的辅佐
6.肾——五脏的贮藏
7.月旦——主决断的中正之宫
8.胃——主容纳的仓禀之官
9.大肠——主变化的传导之官
10.小肠——主化物的受盛之官
11.膀胱——主气化的州都之官
12.三焦——主气血的决渎之官
第三章 中医如何判别病症及看诊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1.阴、阳
辨证总纲、辨证统帅
2.表、里
辨别症状深浅、病变发展
3.寒、热
辨别症候现象、复杂病性
4.虚、实
辨别强弱征象、病症盛衰
四诊的辩证诊治
1.望诊——观察病人神色病症状态
2.舌诊——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
3.闻诊——辨别病人声音、气味
4.问诊——询问病人症状由来及现象
5.切诊①——医者用手触及患者的脉象
6.切诊②——医者用手触及患者的腹诊
虚证和实证
根据法则进行治疗
辨证实例①失眠
辨证实例②耳呜
第四章 人体最奥秘的经络
经络的基本概念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的气血诊断法
3.手太阴肺经
4.手阳明大肠经
5.足阳明胃经
6.足太阴脾经
7.手少阴心经
8.手太阳小肠经
9.足太阳膀胱经
10.足少阴肾经
11.手厥阴心包经
12.手少阳三焦经
13.足少阳胆经
14.足厥阴肝经
经络与穴位
1.头痛
2.便秘
3.台疗中常用穴位
4.穴位的名称和奇穴
5.针治疗①治疗中用针的种类
6.针治疗②用针技巧
7.灸治疗①灸篮内艾绒缓缓燃烧
8.灸治疗②灸的效果
按摩——各种手法
1.按摩与手压
2.耳部穴位疗法
3.拔罐疗法
第五章 中药常用药材及处方
常用药材
1.中药的基本常识
2.寒性药材
3.凉性药材
4.平性药材
5.温性药材
6.热性药材
常用处方
1.补气药方——四君子汤
2.补血药方——加昧四物汤
3.补阴药方——六味地黄丸
4.补阳药方——补阳还五汤
5.药食同源——五性的五味
6.药食同源——药膳组成
第六章 历代中国名医及现代应用
中国历代名医
1.扁鹊的贡献与影响
2.华佗的贡献与影响
3.张仲景的贡献与影响
4.孙思邈的贡献与影响
中医药学现代应用
1.气功
2.太极拳
3.美容瘦身
4.牙齿保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