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机制与对策--循环经济之中国探索/西南地区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63.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454218
  • 作      者:
    作者:王朝全//李仁方//胡树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深入剖析循环经济基本原理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研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及对策,为切实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可行思路。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本的分析逻辑,本书构建了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范式,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分析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思路。以政策设计思路为基础,本书进一步从实践经验角度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差异化政策体系,并基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实践案例讨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机制与对策:循环经济之中国探索》:
  (1)立法——推动与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经过长期实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法制化和社会化,运用法律规范来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就立法性质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污染预防型,如美国等国家,将资源的回收利用纳入污染预防的法律范畴,属于广义上的环境法;另一种为循环经济型,如德国1994年公布实施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置法》、日本2000年公布实施的《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都将整个社会活动纳入循环经济轨道,这些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就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环境法的范畴。
  德国政府在处理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方面起步较早,绿色环保组织的兴起使得公众较早地接受了循环经济理念,并促使德国成为最早在相关专门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德国在循环经济立法及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其循环经济立法思路成为其他国家制定本国废弃物管理法律的重要依据。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采取的法律措施比较坚决和全面,所取得的环境和经济效果都比较显著。目前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这也为日本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提供了保证。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不同于德国,在立法体系上采取基本法(《环境基本法》和《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和专项法(《绿色购买法》等)的模式。
  美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但有《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污染预防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另外,有半数以上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法规,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
  欧盟长期较为关注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法律规制问题,并给予各成员国以相关的立法指导,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在整个欧盟地区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走不出的背景:为什么要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
1.1.1 现实之痛:机制缺失导致实践效果欠佳
1.1.2 理论之痒:研究不足引起实施指导乏力
1.1.3 研究意义
1.2 抽丝剥茧:如何揭示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之秘
1.3 没有终结的结论:本报告的价值与不足何在?

第2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循环经济的技术原理
2.1.1 物质不灭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循环经济
2.1.2 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循环经济
2.2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原理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公共物品理论
2.3 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原理
2.3.1 循环增值原理
2.3.2 共生协调原理
2.3.3 整体性层级原理
2.3.4 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
2.4 对狭义循环经济的扩展——按需生产理论
2.4.1 “按需生产”理论产生的背景
2.4.2 “按需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减量化思想
2.4.3 “按需生产”思想的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循环经济的机制分析
3.1 机制与经济机制
3.1.1 机制的概念
3.1.2 经济机制
3.1.3 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与混合机制
3.1.4 经济规律、经济政策与经济机制
3.2 经济机制理论
3.2.1 经济机制理论的起源
3.2.2 经济机制理论的研究主题
3.2.3 经济机制理论的基本模型
3.2.4 经济机制理论的重要命题
3.3 循环经济机制及其构成
3.3.1 构建循环经济机制的必要性
3.3.2 循环经济机制的构成
3.4 循环经济机制研究的模型与内容
3.4.1 循环经济机制研究的基本模型
3.4.2 循环经济机制研究的基本内容
3.5 理论应用案例:循环经济下排污收费标准的选择
3.5.1 基本模型及其分析假设
3.5.2 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污染物最优排放条件
3.5.3 成本最小化的代表性厂商最优排污收费标准
3.5.4 两种选择标准的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4.1 循环经济的动力系统构成及其作用机理
4.1.1 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
4.1.2 循环经济的外生动力
4.1 _3循环经济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
4.2 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动力机制
4.2.1 经济利益驱动机制
4.2.2 社会需求拉动机制
4.2.3 技术进步推动机制
4.2.4 政府支持的促进机制
4.3 各种动力机制的协调与互动
4.4 借鉴德国经验来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动力机制
4.4.1 中国与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主要差异
4.4.2 借鉴德国经验以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5.1 运行机制的含义与意义
5.1.1 运行机制的含义
5.1.2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
5.1.3 研究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意义
5.2 循环经济的主体假设与制度变迁
5.3 循环经济的宏观运行机制
5.3.1 高层政府行为与循环经济发展
5.3.2 高层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5.4 循环经济的中观运行机制
5.4.1 次级政府行为与循环经济发展
5.4.2 次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5.5 循环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
5.5.1 企业行为与循环经济发展
5.5.2 次级政府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行为
5.5.3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
5.5.4 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
6.1 循环经济保障机制的内涵
6.2 循环经济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
6.2.1 技术体系
6.2.2 产业体系
6.2.3 政策体系
6.2.4 法律体系
6.2.5 道德规范体系
6.2.6 社会合作体系
6.3 循环经济保障机制的作用机理
6.3.1 行动目标选择
6.3.2 经济环境建构
6.3.3 信息反馈系统
6.3.4 行为纠偏机制
6.4 强制实施机制与自我实施机制
6.4.1 强制实施机制
6.4.2 自我实施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差异化对策研究
7.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对策研究
7.1.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法规政策中的激励措施
7.1.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7.1.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性对策建议
7.2 循环经济视角的区域差异问题分析
7.2.1 我国区域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7.2.2 循环经济与区域特征的关系
7.2.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划分
7.3 区域差异化背景下的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7.3.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7.3.2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选择的原则
7.3.3 我国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7.4 循环经济区域差异化发展对策的设计与实施
7.4.1 区域差异化发展对策及其设计原则
7.4.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差异化对策
7.4.3 循环经济区域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实施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青白江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实践
8.1 青白江区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状况
8.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8.1.2 气候
8.1.3 水文
8.1.4 基础设施
8.2 青白江区社会经济及工业园区环境现状
8.2.1 冶金、机械产业园
8.2.2 化工产业园
8.2.3 工业园区内污染物排放状况
8.3 园区内污染物循环利用状况及园区生态关联度分析
8.3.1 工业园区内污染物循环利用状况
8.3.2 青白江工业园区生态关联度分析
8.4 青白江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经验与不足
8.4.1 青白江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优势
8.4.2 青白江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经验
8.4.3 青白江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8.5 本章小结与启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