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核心作为句法推导的起点
1.1 结构核心在结构分析中的规定作用
1.1.1 切分分析和关系分析
1.1.2 由核心导向的有限切分
1.1.3 从核心出发的关系推导
1.2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1.2.1 描写和解释
1.2.2 形式描写和功能解释
1.2.3 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
1.3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1.4 背景和基本内容
2 有限切分
2.1 直接成分分析法
2.2 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不足
2.2.1 两可、两难和应用价值问题
2.2.2 对语法结构内在关系的反映不充分
2.3 无限扩展的条件和有限切分
2.3.1 无限扩展的条件
2.3.2 向心切分的有限性
2.4 向心层次、轨层结构
2.5 限度为“七左右的有限多项式”和“直属成分分析法”
2.6 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区别
2.6.1 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分属不同的切分流程
2.6.2 可能的自由扩展是句法结构的特征
2.6.3 词法成分和句法成分的等级归类的不同归靠方向
2.6.4 语法结构分类的三维取向
2.7 各种句子分析法和句子观之比较
2.7.1 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和直属成分分析法
2.7.2 词本位、短语本位、块本位?
2.7.3 句本位
3 语法学中的“核心”概念
3.1 Bloomfield的等同性标准及其矛盾
3.2 语义标准
3.3 规定性、稳定性标准
3.4 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核心
3.5 作为原型概念的“核心”
3.6 内向性的理据性分析
3.7 内向性例外的各种情况
3.8 词类分析
3.8.1 词类的语义基础
3.8.2 分布原则的深化和词性的分化
4 作为坐标原点的核心词
4.1 作为描写结构关系之起点的核心
4.2 多项式中核心的作用
4.3 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看核心的稳定性
4.4 轨层结构和“语义靠近原理”
4.4.1 一些跨语言的语序比较
4.4.2 汉语定语的基本语序规律
4.5 核心作为相对静止点的数量表达
5 核心是结构整体性的定义者
5.1 核心对移动范围的基本限制
5.2 “块”的整体性定义
5.3 板块的封闭性和“孤岛”现象
6 语序变换的基本情况
6.1 板块限制和轨层限制的数量效果
6.2 违背轨层限制的移动——“内小外大”
6.3 违背板块限制的移动——整块拆散
6.4 移动的基本去向——外移和降落两端
6.5 自由变位和语序“链”的分化
6.5.1 主体链、辅助链
6.5.2 动词前置成分的链分化
6.6 特殊的移动:词块内移
7 转换和层面
7.1 转换
7.1.1 传统的宏观转换
7.1.2 转换语法中的微观转换
7.1.3 一个实例分析:无定短语的后移
7.2 主语问题
7.2.1 外层主语
7.2.2 里层主语
7.3 话题问题
7.3.1 主语和话题的区分
7.3.2 话题的来源
7.4 非话题化的成分前移和空语类的分化
7.5 六个生成层面
8 汉语句子结构和句型问题
8.1 句型和层面、轨层的关系
8.2 句子成分分布的四大位域
8.2.1 四大位域
8.2.2 否定词“不”的分布
8.2.3 一些词语的分布问题
8.2.4 定位推导和语序传递律
8.3 动词后置成分和基础句型
8.3.1 根据后置成分划分的基础句型
8.3.2 动词后置成分的等级划分
8.3.3 所谓VCO格式
8.4 具体句型试析
8.4.1 两种VOC“有”字句
8.4.2 关于作格动词
9 自然语言理解和同步组块
9.1 同步性动态分析
9.1.1 说话者、听话者角度和静态、动态描写
9.1.2 Yngve从说话者出发的同步分析
9.1.3 Hockett从听话者出发的同步分析
9.2 同步组块的基本过程
9.2.1 自然语言理解和摄前的语句听析描写
9.2.2 以节点数和时间量为基础的语句难度计量
9.2.3 同步组块和感知难度的计量
9.2.4 瞬时难度和平均难度作为一种基础量和原始数据
9.2.5 从同步组块看两分法和多分法
9.3 自然语言降低语句难度的策略
9.3.1 及时组块
9.3.2 大块前移
9.3.3 超前组块
9.3.4 不同策略的互补
9.4 组块计量的改进
9.4.1 自封闭和待封闭的区分
9.4.2 实词和虚词的算法分化
9.4.3 最表层的重组
10 一致性作为语法推导的初始起点和终极目标
10.1 科学体系和初始起点
10.2 语法学中的基本公理:语言结构跟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一致性
10.3 语法学中的基本公设:语法形式与交际功能的一致性
10.4 从简单共性推导到复杂共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
附录二 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