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讲论语》
第一讲:为什么要知孔子学论语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在讲《论语》的正文之前,我们先讲讲孔子是谁,《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
小朋友们一定都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白雪公主有一个后妈,她有一面魔镜,她经常问魔镜,魔镜魔镜你能不能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一开始魔镜告诉她,是您呐,皇后。后来白雪公主长大了,魔镜告诉她,白雪公主,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那么,如果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一面魔镜,我们来问问它,谁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最伟大的人?它很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个名字,就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子出生的年代,距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he,音合),个子很高,身体很壮,是鲁国有名的一位武士。叔梁纥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九个女儿,但没有儿子。在古代,儿子很重要,因为儿子有继承权。孔子的父亲就又娶了一个妻子。一夫多妻,这在古代是合法的。这次生了个儿子。但很不幸,这个儿子生下来腿有些残疾。在古代,残疾的儿子也是没有继承权的。孔子的父亲决定,还是要再娶一个妻子,生一个健康的儿子。
大概在他66岁的时候,叔梁纥娶了第三个妻子,颜征在。这时颜征在只有16岁,这是典型的老夫少妻的组合。后来在叔梁纥70岁的时候,他们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正是后来的孔子。因为之前他们在尼丘山这个地方祈祷过,而且孔子生下来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的头顶不是鼓起来的,而是凹下去的,像个小山丘一样,所以就给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的童年很不幸,他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7岁前母亲也去世了。孔子后来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小生活很贫困,做了很多低贱的、别人看不起的工作。
但孔子很爱学习,也很善于学习。他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走到哪儿学到哪儿,最终自成一家,得以成为大师。后来孔子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私塾,开创私人教育事业的代表人物。
孔子51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在鲁国做官。先做了中都宰这样一个地方上的小官,之后很快被提拔为小司空、大司寇。在大司寇的任上,他曾经陪同鲁国国君,参加齐鲁之间的“夹谷会盟”,取得重大的外交胜利。之后他要在鲁国推行改革,“堕三都”,削弱贵族们的权利,结果遭到了权贵们的反对和排挤。
于是,孔子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海外流亡生涯。到了68岁,他才得以回到鲁国。第二年,孔子69岁,他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了。两年后,孔子最钟爱的大弟子,视为衣钵传承人的颜回也去世了。孔子非常难过,他说这是老天爷要了我的命啊。又过了一年,孔子72岁,他又一位非常信任和喜爱的弟子子路,也在卫国的内乱之中死于非命。到73岁的时候,孔子也去世了。
简单回顾孔子的一生,除短暂地做过几年官,他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教学生上。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一生有3000多位弟子,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位。孔子,是上古以来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并把这些学问传给了他的弟子们,使得这些文明的成果、文化的结晶,得以薪火相传。
历来,很多人都给以孔子极高的评价。比如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就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文化承上启下功劳最大的一个人,他提出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几乎和孔子同时期,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人物。他们引导人类文明实现了重大突破,以所创立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都出现了哪些伟大的人物呢?除孔子之外,还比如印度的释迦摩尼,他创立了佛教,目前全世界至少有3亿信徒;比如希伯来文明的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全世界信徒超过20亿;比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追求理性的知识,也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
为什么说,他们对于人类文明很重要呢?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曾经历苦难,都对社会、对人生,有敏感而深刻的洞察力;第二,他们都非常热爱学习,最终都具备非常渊博的学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第三,他们都心怀大志。他们一生想的不是高工资、大房子、功名利禄这样的事情,而是宇宙人生的大问题——人应该怎么活着,世界应该怎样运转。
我们提到这几个人,也是希望小朋友们从小就立志高远,思考大问题,掌握真道理。而接下去我们要仔细研读的《论语》这部书,正是可以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一部重要经典。
那么《论语》是谁写的,记载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这部书写于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非常怀念他,于是回忆他生前的言行,大家决定编一本书,把它记录下来传给后人。在孔子去世很多年之后,这部书才由孔子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们编写完成,这本书被命名为《论语》。“论”,有讨论、评论的意思,更多的指按照一定的次序编辑整理,“语”,主要指对话的语言。《论语》正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以及当时一些其他人的对话录,是一本主要以格言警句形式出现的,反应孔子思想和儒家精神的重要典籍。
孔子去世300多年后,西汉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正统地位。从此以后,《论语》几乎是中国所有识字人的一本必读书,这本书在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人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钱穆先生就说,学习《论语》可以变化我们的气质,可以让我们学习怎样做人。
宋代的程颐也说过“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如果我们读《论语》之前是这样的,这么说话,这么做事,有这样的表现,我们读完之后还是这样,没有变化,那就是没有用心地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可以给我们很重大很深远的影响,可以改变我们的言谈举止,改变我们的气质,改变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
在宋代还有一个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也是被拿来证明《论语》这部书非常重要的一个著名的例子。
赵普,是北宋初年现在河北、北京这一代的人,他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当时的社会非常混乱,各种武装力量互相征伐。赵普的爷爷和爸爸都在军中任职,因为连年战乱,赵普小的时候没有机会上学,没有读过太多的书。赵普从小沉默寡言,很内向,但很沉稳,很厚道。
他30多岁的时候,结识了后周大将,著名的实权派人物赵匡胤。当时赵匡胤手握重兵,势力很大。有一次赵匡胤和赵普交谈,发现这个人不寻常,性格沉稳有谋略,对事情看得很明白。从此,赵匡胤就把赵普留在自己身边,任军事判官,协助掌管军中的军事纪律,兼掌书记,相当于机要秘书。
赵普38岁这一年,后周的老皇帝周世宗柴荣死了,七岁的小皇帝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很小的一个孩子,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这时,赵匡胤作为老皇帝非常信赖的托孤重臣,手握全国的兵权。小皇帝继位的第二年,传北方的游牧民族来入侵了,宰相范质在慌乱之中,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去北伐。赵匡胤率军离开首都开封,但只走了40里就不走了。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普、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等人,谋划了一个重大行动,他们灌醉了赵匡胤,把皇帝穿的杏黄色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发动了陈桥兵变。这是要让赵匡胤来当皇帝。于是大军掉头回来,逼小皇帝退位。
赵匡胤就这样登上了皇位。他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样没有经过残酷的流血战争,而进行的重大朝代更替,也是不多见的。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论功行赏,赵普功劳很大,给他升官,让他做谏议大夫,专掌议论的官职;枢密直学士,主掌军事机密及边防事务。天下初定,不过不久,发生了三位李姓将领的率兵叛乱。赵普建议赵匡胤御驾亲征,平定了叛乱。赵普有功,继续升官,升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军委副主席。
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赵普:“赵普你说说,为什么唐朝末年以来,换了12个国君,征战了几十年的时间,天下大乱,百姓困苦。怎样才是息兵长治之计,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呢?”
赵普回答说:“天下大乱,核心的根源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的势力太大了,皇帝没有权利。您不妨实行‘削其兵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12字方针,也就是,把下面的兵权都收上来,归皇帝您管,然后从钱和粮两方面制约他们,并把精兵强将都收归中央,让下面没有造反的条件和可能。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宋太祖听到这儿,说:“行了,你别说了,我明白了。”
第二天,赵匡胤召集所有的开国名将,一起喝酒。酒席上,赵匡胤说:“你们现在都过得舒服,你们不知道皇帝不好当啊。我这个皇帝当得太苦了,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啊。”
大家说:“您是皇帝,大权在握,有什么可忧虑担心的呢?”
赵匡胤说:“我是怎么当上的皇帝,你们心里最清楚,是你们黄袍加身把我推上去的。我知道,你们都不会造反,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荣华富贵了,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怎么选择呢?”
大家一听,这是皇帝担心我们威胁他的皇位啊,这话里有杀气。将领们都明白了,第二天纷纷向赵匡胤表示,这个兵权我不要了,我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去了。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个主意赵普提的,皇帝的威胁解除了,赵普继续升官,官升一品,为枢密使,类似于军委主席。
赵普43岁的时候,又官拜宰相。之后发生了雪夜决策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有个习惯,经常在下班之后到大臣家里去溜达,讨论一下问题。以至,赵普这样的大臣退朝下班之后,不敢随便穿个便装在家里晃荡,哪天皇帝来了,不雅,不敬。
有一天,傍晚了,天降大雪。赵普以为,这回皇帝不会来了。结果突然听到了敲门声,出去打开门一看,果然是赵匡胤,站在大雪之中。赵普赶紧把皇帝迎进来。皇帝说:“赵普,我来看看你,我还约了我的弟弟赵光义,一会他也来,咱们三个一起聊聊。”过了一会赵光义也来了,赵普赶紧把大家请进来,铺上垫子,升起炭火,烤肉给皇帝吃。赵普的妻子出来给皇帝敬酒,赵匡胤很客气地称赵普的妻子为嫂子。可见,这个君臣关系非常融洽,这样的君臣关系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是不多见的。
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如何统一国家的大政方针。赵普提议先南后北,先把南方平定,再去打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赵匡胤正是按照这样的方针,实现了国家统一。
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任为皇帝,史称宋太宗。赵普再次拜相。赵普62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回家安度晚年去了。但是没过多久,赵光义又把他召回中央,觉得还是离不开他,又把他请回来,赵普三度拜相。在中国历史上三度拜相的人,也是并不多见的,赵普是其中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