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是从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动作判断出他的实时心理活动,把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借此可以有效无误地预测出职场、感情关系以及家庭中的种种,让你学会如何锻炼自己的直觉并避开那些会导致错误决策的陷阱,教你如何解读老板、同事、朋友或竞争对手的身体语言,帮你观人识心,从而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一章 通过微反应,看透人心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 要同其他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同别人相处,每个人都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清楚身边的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就更应当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
阅人就像阅书,你得一页页读
到底我们所讲的阅人是什么呢?如何去阅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 , 它更加侧重的是你应该知道什么该看,什么该听,而不是全盘皆收的态度。并且要具有好奇心和一定的耐心去搜集一些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信息,从一个人的长相、肢体语言、声音和行为上归纳出一套实用的模式出来。
在阅读本书之前,或许你已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所谓阅人的方法,也许你已经忘记了是从哪里得知这些方法,它们在你的记忆中形成一片片回忆,并不完整,且无规则,所以也无法成为一种体系。因为你学会的只不过算是片面的经验之谈而已,并非是真正阅人的精髓。而本书中将那些零散的经验与充实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最具实用性的方案,让你学会如何去评估和判定复杂的人性特点和人格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全面透视那些能够真正显露并预测一个人行为的人格特质,使你能够举—反三,避开那些会导致错误决策的陷阱。
有的人穿着不符合身份的服饰,头发的造型也不适合他的脸部轮廓,并有超出你所想象的多种肢体动作,当此刻的他映入你眼帘时,你可以先- 004 -把对他的第一印象在脑子里存档。他或许想引起别人注意,或许缺乏常识,或许并不善解人意。但你还得继续收集有关他的信息,千万不要凭借自己的第一眼就对这个人做出评断性的语言。
我们不难看到这类人:他开着昂贵而整洁的车子,办公室里摆着妻儿的照片,住宅的冰箱门上贴着卡通图片……你在读取他的个人信息时,就会发现他所处的环境—工作环境、住宅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透露出的一丝线索,比如说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与否、婚姻状态、社交伙伴等等。
或许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有的人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言外之意,但他的音调却流露出了内心的秘密。在面对这样的人时,你应该记住:“如何说话比说什么样的话更重要。”跟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方声音的细微变化,辨认其中的差异。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喋喋不休地倾诉,他喜欢把一切告诉能与他分担快乐忧伤的人。事实上,我们面对这样的人时,应及时从他的角度出发去问问题,并从中分辨出问题所在。你完全可以做个最佳听众: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打断他、不责怪他、与他保持亲密但适度的距离 , 让他感受到你很专注地在听他讲话,并适时地调节出温馨的谈话氛围。
有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和同事不团结;已经步入婚姻并有孩子的人,允许孩子在大人聚会时吵吵闹闹,似乎有些不拘小节……你阅识这样的人时,首先应注意的是:你看到的真的是实际情况吗?一个人的行为告知于我们的信息往往能比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更真实。
千万不要错过书中的任何一个章节,这将会有助于你全面地掌握了解他人的方法。事实上,要说这个方法适合任何人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不符合现实。你只要用心地将本书所提供的一个或几个方法与自己的发现有机结合,并用正确的心态与人接近,观察别人,了解别人,体会别人。你就会得知出属于自己的阅人方法。
相由心生,关注你心灵的窗户
俗话说,相由心生,意思大概就是环境不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在素养,还可以决定人的外相气质。你是涉世未深还是久经沙场都可以从你的外貌中品出结果。“以貌取人”,是我们人际交往和人事工作的第一步。在电视里或者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目睹这样的画面:正在恋爱中的男女往往用语言和眼神的微妙变化去表达情感。女人有时用语言去表达拒绝,但男人和女人并不一样,他不仅仅要接收这些语言,还要从对方眼睛里体会她的真实想法:有时拒绝代表着有条件的同意;偶尔的生气不过是掩盖心中的欣喜。只有傻瓜才会从女人说话中感到压力。青年男女通常所说的“心电感应”也正是符合了这个道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梅赛因说:眼睛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工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说得不假!语言可以说谎,但彼此的眼神交流绝对不会说谎。
从社会调查的结果看,我们可以对不同的眼睛做出如下分类:
1. 两眼匀称,外形稳定,与面部其他器官相辅相成。这种人可以判断为做事情中规中矩,并且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工作。
2. 眼窝深陷,眼球四周看起来有较大凹陷空间。这种人看似比较深沉稳重,可以断定其考虑事情能够做到周详谨慎,但是尽管面面俱到,也会屡屡遭受到挫折。
3. 眼球突兀,眼睛大且炯炯有神。通常可以判断为这种人智商很高,个性很强,在学习上往往是佼佼者,业务上通常是领头羊。
4. 眼睛小而眯,眼睑外部下走,白眼球较多。这种人可以判定为心思缜密,一不小心的话很容易被认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这种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出人意料,不守常规;交友的时候会显得功利心较重。
5. 眼睛有眼袋,眼角向上翘者。这种人有异性缘,常常能够获得长辈的欣赏和喜欢,成长的速度较快,也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周围的人关系融洽。
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生理器官,我们也可以从眼睛是否肿胀看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他的眼睛通常是明亮的,眼睛转动视为灵活机警,眼光清晰透明毫无杂质视为犀利;一个过度疲劳的人眼睛就会显得呆滞无光,空洞无物;一个极其乐观的人眼睛通常隐藏着笑容,看起来非常善良可靠;一个十分消极的人往往眼睛下拉,不敢迎合别人的眼光。
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刘晓英教授说: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的眼睛必定是深藏着自信的,可说谎的人并非如此,他的眼角会不自觉地往上翘或者眼睛转动速度比说话的节奏快。其实,在现在社会里,很多大公司企业主管在面试时都能从眼神交流中发现这点。
如果你所面对的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的眼神坚定浑厚,你会觉得他对自己的行为有着坚定的信念;他说话的时候字字珠玑,极易能感染身边受众,让人很难不去相信。然而,说谎的人在心理上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所以他的眼睛没有定性,漂浮不定,且说话相当没有底气和正气,面对这种人,你很自然会觉得他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完全不可信任,没有继续交流下去的必要。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是很难达到既定目标的。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与人交流的时候必须要学会看着对方的眼睛。当然不要一直盯着,那样会让人觉得不安和尴尬。其实,最佳的表现是跟所交谈的话题相配合,可以在思考时移开视线,然后在表达观点时注视对方的眼睛,让人觉得你是在认真和他做交流,而不是敷衍了事。这种眼神交流在当今社会上,既是一种社交的礼仪,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与人沟通、了解、认识别人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成功学奠基人卡耐基说: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最起码的沟通技巧。相信这个道理会在中西方都受用无穷。所以千万要记住:看着对方的眼睛,然后开始一个有效而真诚的对话。
第一章 通过微反应,看透人心
阅人就像阅书,你得一页页读
相由心生,关注你心灵的窗户
额头标识你的胸怀,头发见证你的性格
从鼻子探性格,由下巴谋富贵
学会从站姿与坐姿判断人
高昂着下巴的人通常倔强
下巴有时会带侵略性
高昂下巴的人一般都高傲
眉毛上的动作
睁大眼睛看人或物
瞳孔的变化
眨眼的秘密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眼角看人
第二章 这些微反应,在表达愤怒
愤怒的表情
愤怒者的脖子会变粗
双拳握紧代表愤怒
眼神犀利也是愤怒的体现
变得愤怒,呼吸也会剧烈
愤怒者的语言短促有力
愤怒后的挑衅姿态
咬牙切齿地愤怒者
两条眉毛竖起来
扇动的鼻翼
嘴唇紧绷,表示愤怒
愤怒时眼睑也有变化
愤怒也可以假装
越愤怒双臂抱得越紧
双眉下压表示愤怒
很明显的愤怒:怒目而视
愤怒的人鼻孔张开
愤怒的人毛发竖直
怒火中烧,紧闭嘴唇
大吼发泄愤怒
憋气表达愤怒
厌恶的愤怒:上唇轻微离开下唇
第三章 不安与恐惧的微反应
稍稍吸气代表恐惧不安
姿态微微调整:他很不安
直接后退,想要逃跑
躯干和头后仰代表想要逃离
避开他人视线:视觉逃离
恐惧时两手冰凉
坐姿角度扭转,准备逃跑!
站姿角度扭转,下一步就逃跑!
从脸色也可以直接读出不安与想逃
恐惧的直接反应是静止
恐惧会使人最大程度睁开双眼
张大嘴巴吸气
发出尖叫声
躯干倾斜就是要逃离
膝盖发软
手心潮湿的人内心恐惧
恐惧时用手护住某个部位
第四章 悲伤与痛苦的微反应
悲伤源自哪里
悲伤的表情特征
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
痛快哭一场
婴儿的啼哭
婴儿痛哭的表情分析
成人的痛哭
悲伤时压抑的痛哭
一张痛哭的嘴
眉毛和眼睛表露的悲伤
苦涩的嘴唇
平静之中隐藏的悲伤
静静的忧伤
深深的忧虑
第五章 眼神与脸色,传递不同信息
“挤眉弄眼”使眼色
游离的眼神
斜瞄式微笑的魅力
鼻子上的微反应
嘴角变化有玄机
看领导的眼神
有效利用视线的威力
主动移开视线的人更加强势
弱势的一方移开视线是为了躲避
三角区域造成的威严感
压低的眉毛中会透出威严
带着威严的凝视
死盯着对方的眼睛不转移
用镜子来训练威严的眼神
第六章 肢体反应,传递强者风范
强势的领地宣言
伸展手臂的不同含义
手撑桌面获得主导权
手臂的扩张和收缩
叉开双腿的强势站姿
竖起拇指表示自信
伸出拇指的其他含义
地位高的人肢体动作少
双手叉腰的威严感
显示权威的座位安排
从拍照站位中找出领导者
第七章 根据不同反应,洞悉对方情绪
成功必备的沟通技巧
咬嘴唇隐含的负面情绪
消失的嘴唇
受到惊吓时的冻结反应
惊讶时的面部冻结
或红或白的脸色
受到惊吓时身体僵直
惊恐之下的呼吸控制
手部约束:不知所措
压力使腿部动作减少
遇到压力时的双脚相扣
第八章 注意社交微反应,做个知心好朋友
微反应是心理变化的直观呈现
暗中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
宁可不识货,不可不识人
服从于高高在上的人
有些被服从的人会骄傲
莫用强迫来换取别人的“臣服”
第九章 捕捉客户微反应,读懂消费心理学
注意客户的微反应
根据微反应,区分顾客类别
层层突破客户的心理防线
引发客户购买的兴趣
不同人群,不同的“消费反应”
对购买心理的应对策略
影响消费购买的成因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