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做领导久了,很容易把公事私事搅在一起,甚至发生以私害公的事情。这样做危害极大,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威严,而且私事也未必能保全。因私害公是两边都不讨好的管人大忌。
萧何与曹参是西汉初期的两位重要大臣。两人都曾是沛县小吏,萧何是主吏椽,曹参是狱椽,又同时参与了刘邦起兵。两人一文一武,一个运筹帷幄,支撑全局;一个披坚执锐,身经百战,同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刘邦消灭项羽,统一天下后,大行封赏。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这时,包括曹参在内的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安坐后方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最多呢?
刘邦听说此事后,反问他们:“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默不作声。
分封诸侯之后,接着是排位次。战将们把曹参推出来,纷纷陈辞道:“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七十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这次虽还想把萧何封为第一,却一时找不到理由。这时,关内侯鄂君出来说话:“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言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两次事件虽然都是刘邦决定的,但曹参、萧何之间的嫌隙也因此产生了。史称“(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又称“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萧曹二人有“隙”的事,也传到了刘邦耳里,但曹参从未口出怨言。后来刘邦怀疑萧何在京有变,曾先后以隐晦的语言探询曹参对萧何的看法,曹参总是力陈萧何忠心耿耿免劳圣虑。刘邦听言,反疑他人传言他们二人有“隙”为无稽之谈!
萧何对曹参也同样“于私有隙,于公无怨”。萧何病重之时,惠帝前往探视,问道:“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萧何答道:“知臣莫如主。”惠帝问:“曹参何如?”萧何马上顿首道:“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完全抛弃个人恩怨,举荐曹参。而曹参为相后,也是不计个人恩怨,全部沿袭萧何成法,史称:“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宰相气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