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必知288条〔专题一〕政治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1)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时间与空间: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
(2)意识
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②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
备考锦囊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
2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和联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次序的变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④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内因与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5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既包括在同一种生产关系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在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8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