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精)/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75031
  • 作      者:
    作者:秦宣|责编:孟庆晓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教学,先后承担过***、省部级重点或一般项目数十个。独著《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分化与整合: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秦宣自选集》等学术著作,主编《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等著作,与他人合著多部,参与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材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两部分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重大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理论体系主题,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引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问题,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历史地位、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坚定“四个自信”和如何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等问题,最后对新时代如何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作者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时代是思想之母。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201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代表时又强调:“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些讲话,前后贯通,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如何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也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长期主导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西方学术理论正遭遇严峻挑战,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检验,给新时代学术创新留下了巨大空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而鲜活的实践为理论工作者的学术创新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土壤和研究样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经验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民群众丰富实践创造的宝贵经验,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最基本的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经几千年没有中断文明的古国,也是少数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了现代化奇迹的国家。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走的是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路,借用西方理论范式解释不了中国发展道路,总结不了中国发展经验,概括不了中国成功背后的制度优势,解释不了中国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中国学者应该最有发言权,只能依靠中国学者自身的努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19世纪末,即1898年,梁启超先生在《保国会演说词》中曾说:“吾中国之亡,不亡于贫,不亡于弱,不亡于外患,不亡于内讧,而实亡于此辈士大夫之议论之心力也。”这段话警示我们,知识分子不能热衷于不知真相的空泛议论,不能以自己的善良愿望代替对国际国内环境的真切观察。20世纪初,列宁曾说:“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他还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产生的。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繁荣发展中国学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走向;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为了深化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本人于2016年承担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同年还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经验研究”(16JJD710012)。在完成这两个课题的过程中,本人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多年研究的一些成果。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第二部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其中一些内容已于先前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这次收录时只是做了简单修补,还有一些内容是初次公开发表。由于书中涉及的问题都较大,研究这些问题都有相当的难度,故本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恳请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自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将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学者,要敢于直面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秉持崇高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探讨;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大的学术情怀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要敏锐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呼唤,紧紧立足中国实际,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以及不同学科的结合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和阐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作出深刻揭示,对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道路作出科学解释,把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理论创新的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
目录
目 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在哪里?
一、学术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起点的争论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
三、对几个疑难问题的解析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一、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争论
二、主题:在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第三章 如何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一、从经济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阶段
二、从主体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依赖关系”转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
三、从技术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

第四章 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历史文化的现代版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三、现实社会主义的拓展版
四、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创新版

第五章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背后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改革开放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六章 新时代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增强制度自觉,既不漠视制度,也不盲目崇拜制度
二、坚持正确方向,既防止改旗易帜,又避免走回头路
三、加强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既不激进,也不保守
四、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改革始终,既不懈怠也不折腾
五、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制度建设,又要注重作风建设
六、增强制度刚性约束,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七、大胆吸收国外经验,既不盲目排斥,也不全盘照搬

第七章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有何联系?
一、总结执政经验,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执政理念的鲜明特色
二、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三、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
一、中国共产党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共产党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鲜明特色
三、中国共产党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启示

第九章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一、使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二、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第十章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理性看待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判断当前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形势
四、积极探索创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思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第十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一、当今人类仍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三、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十二章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第十三章 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
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中国呈现的新特点
四、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结构

第十五章 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活力
二、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四、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了新时代管党治党新体系

第十六章 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一、政治立场的人民性
二、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三、目标体系的全面性
四、制度安排的合理性
五、战略部署的系统性
六、行动纲领的创新性
七、国际战略的开放性

第十七章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后的中国道路如何走?
一、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如何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四、如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五、如何实现社会公正?
六、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八章 新时代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一、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影响“四个自信”的深层原因分析
三、关于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度思考

第十九章 如何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条件分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主要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三、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

第二十章 新时代如何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二、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