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走向世界共生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3551
  • 作      者:
    作者:任晓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晓,男,1965年生,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主任、亚太研究室主任,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政治处一等秘书。1990-199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留学。曾为欧盟博士后研究人员、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研究员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目前还担任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等,并任四家国际学术期刊Globalizations,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East Asian Policy 和Journal of Global Policy and Governance的编委。
展开
内容介绍
  《走向世界共生》共分为八章,分别为中国世界主义的基本形态、国际共生的价值基础、从世界政府到世界和平、中国与东亚“共生体系”、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走自主发展之路、“中国学派”论争:经历与思考、中国对外关系理念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走向世界共生》:
  东亚的这种关系中还有和亲、联姻、质子、战争、贸易等等内容,绝非“朝贡”二字所能含括,而是远远超出了“朝贡”二字所能传达的意涵。有论者指出,一方面,有朝贡,也有不朝贡,有合作,也有对立;另一方面,朝贡关系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东亚区域国家共同认可的一种国际关系形态。爪哇的满者伯夷王朝在强盛时曾要求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的众多属国向其纳贡,是同样存在以其为中心的朝贡关系的例证之一。朝贡关系中的对象也未必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多重的,例如琉球后来就同时向中国和日本朝贡。
  更为紧要的是,就实际看,关系的双方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待,同一关系在各自眼中看出来的是不同的,一方认为是进贡,另一方可能认为是平等的往来或者是开展贸易。中国朝廷和官员一概把“远人”的来华视为朝贡行为,其中颇多自欺欺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成分。而在对方看来,却可能只是为了贸易,或者只不过是寻求与中华帝国开展往来,也可能具多重目的。“到了后来,即使外国人不遵行朝贡仪式,中国在文字记载中仍对外国人使用朝贡词汇。”③把对方的交往行为一概视为“朝贡”行为,只能说是中国统治者和官员们的一厢情愿,甚至是愚昧无知。
  葛剑雄以中英双方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华这同一件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记载分析,就颇能说明问题。当时英国迫切希望能打破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消除英国对华贸易受到的限制,争取能在北京派驻常任使节。为实现这一目的,英国找了一个堂皇的理由即向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首的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庞大使节团。可是,在清朝方面看来,这些人是专程来向皇帝祝寿的“贡使”,他们的船队是“贡船”,所带物品成了“贡物”,但最终却遭遇了英使拒绝以属国使臣地位拜跪叩见中国皇帝。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历史上与中国的中原王朝发生过关系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记载,又都保存到今天,恐怕二十四史中的多数“四夷传”“外国传”就都得重写了。也就是说,中国官修的史书,内里包含众多一厢情愿、属于自己想象的内容,这些是绝不能当作“史实”来看待的,否则势将被其误导。
  因此,鉴于中国史籍上的某些所谓“记载”与历史的实相可能相差甚远,必须拂去蒙在其表面的灰层,而探究其内中之实。对于同一对关系,双方的认知却大为不同,这就大有文章。“朝贡”一事的成分如何,也是如此,需要打相当折扣才能恢复其本相。中华帝国要的是外方的“恭顺”之意,而外方要的多半是实利,各有所需也各取所需,各自有各自的并行不悖的理解。看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白为何常发生中国朝廷要规定以数年一贡为贡期,而外方却要想方设法缩短贡期的事情。如明代规定琉球“两年一贡”,而琉球却强烈要求“一年一贡”,其中奥妙恐怕就在这里。原来中国要的只是外方的显示“恭顺”或表示恭顺的态度而已,而外方要的则是实际利益,恭顺为其表,迎合了中国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这一关系得到维系的内里是实利和实利驱动,也即朝贡为表,谋利为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世界主义的基本形态
一、世界主义概观
二、“天下”和天下观
三、“天下主义”要义
四、中国世界主义对于未来的意义

第二章 国际共生的价值基础
一、价值一元论及其谬误
二、从一元价值到多元价值
三、走向基于多元价值的国际共生

第三章 从世界政府到共生和平
一、持久和平的想望
二、对世界政府的向往
三、共生和平的可能

第四章 中国与东亚“共生体系”
一、对“中华世界秩序”等说的质疑
二、“共生体系”及其原理
三、结论

第五章 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
一、社会科学知识的本土性与世界性
二、美国地区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得失
三、中国社会科学中的地区研究
四、探寻地区研究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之道
五、结论

第六章 走自主发展之路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何谓“中国学派”、需不需要“中国学派”
三、“问题”与“核心问题”
四、科学与人文
五、中国文化思想能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什么资源和后援
六、结论

第七章 “中国学派”论争:经历与思考
一、“中国学派”论的提出
二、关于“方法”及方法之作用的论争
三、在国内外的反响
四、中国学派的“必然性”问题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理念的变迁
一、国际关系理论话语
二、对外政策理念40年
三、中国崛起与国际责任
四、中国外交的道义维度

附录: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论太过美国化
一、需要思想者就世界体系给出理解框架
二、共生理论与实证主义
三、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