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海尔的企业转型过程为例,为中国传统大企业顺利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转型路径和理论依据。
本书以海尔“生态圈化”企业转型过程为例,采用“生态”案例研究,纵向探索其横向创新(打造5个共享体验生态圈)和纵向创新(打造5个价值创造生态圈)过程,通过对生态圈化的共生、自洽、演进的企业转型要素与企业经营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关系加以实证研究,对海尔上下游攸关方组成的生态圈中210个小微公司的小微主及高管进行数据收集,以LISREL8.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以结构方程模型对此次提出的假设实施检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理论和实践背景
240年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长久统治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分工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泰勒、韦伯和法约尔分别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层级官僚制组织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三人分别因此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组织理论之父和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三位先驱的理论分别催生了对现代企业影响深远的流水线、科层制和职能部门。
上述理论和管理成果都建立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大规模生产;科层制的特征是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法约尔的五大管理职能局限于组织内部的职能活动。100多年来,古典管理理论经过后世管理学家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大规模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管理理论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时间进入21世纪,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时代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互联网带来的“零距离”促使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传统的、集中式的经营活动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布式经营方式取代,传统的、等级化的经济和政治权力也将让位于以分布式节点组织的网络化驱动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2014年8月23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大师课堂”(青岛)上指出,互联网带来的“零距离”将以企业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使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这是对科学管理原理的颠覆;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这是对科层制的颠覆;互联网带来的“分布式”意味着资源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来自全球,“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管理理论,但新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理论尚未形成,对新的管理理论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全世界的学者和企业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张瑞敏于2005年提出的“人单合一”理论和发展模式得到西方学界和管理界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超前的但符合时代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引领性管理理论和商业模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理论和实践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第一节生态圈理论
一、生态
二、生态圈
三、生态圈化
第二节企业转型理论
一、企业转型概念
二、企业转型的动因
三、企业转型路径
第三节其他核心概念
一、人单合一概念
二、起源与演进
三、模式的引领性
四、管理创新
第三章生态圈化企业转型案例研究
第一节方案设计
一、方法选择
二、案例样本选择
三、资料收集和信度效度
第二节案例背景
一、国内外的生态圈化
二、海尔生态圈化概念
三、海尔生态圈化概述
第三节共享体验——横向生态圈化
一、产城创生态圈化
二、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化
三、企业大学生态圈化
四、社群品牌生态圈化
五、双创生态圈化
第四节价值创造——纵向生态圈化
一、开放创新生态圈化
二、互联工厂生态圈化
三、三店合一生态圈化
四、智慧物流生态圈化
五、智慧服务生态圈化
第五节生态圈化企业转型研究发现
一、企业转型以管理模式创新为基础
二、“55N”生态圈化模型是企业转型的新路径
三、生态圈化的“共生、自洽、演进”
第四章生态圈化企业转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企业转型的实践效果检验
一、国际专家肯定
二、跨文化复制
三、跨界验证
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效果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测量和研究假设
一、生态圈化的测量
二、企业绩效的测量
三、研究假设
第三节统计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三、结构模型构建与验证
四、结果讨论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局限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