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在管理学著作中寻找*峰体验,那么,切斯特·巴纳德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再适合不过了。初读此书的感觉是所有的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他讲什么,一旦懂了一点他讲什么,就可能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引导着我们欲罢不能。
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由协作活动组成的系统,组织是一个类似“磁场”般的存在,这个认识超*了将组织视为人的集合体的定义。巴纳德深邃的思想可能源于,他与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有着密切的思想交流,以及他新泽西贝尔公司总裁和众多社会机构领导人的经历。已存的所有理论思考不能满足他感知到的世界,于是他自己写书,造就一本传世之作,建立了社会系统学派,成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建立者。
本书内容围绕着巴纳德理论的核心概念展开:
第1章讨论巴纳德思想的持续价值,介绍其理论的美感和有用性。第2-4章详细解释个人、协作体系和组织三个基础概念,这是理论最基本的假设。第5章介绍能率这个思考分析问题的独特框架。第6-11章解读巴纳德著名的组织管理三要素,即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激励)和信息的交流问题,其中还包含了对权*问题的探讨。第12章单独介绍非正式组织的问题。前面这12章构成了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基础,即组织是什么,其构成要素是什么,相互有什么关联。第13-14章的内容,相对来讲偏重于实践,讨论了决策和领导两个问题。第15章是巴纳德对个人的基本假设。最后第16章则是巴纳德对于读他这本书的建议,告诉我们带着怎样的视角、抛弃掉什么固有的假设才能理解他的思想。
巴纳德1938年的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距今已经有81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它?巴纳德所建立的现代组织理论,还能否适应信息、后现代社会现实的需要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我们要不要再花很多精力去体验它,如果有更璀璨的思想,更重要的理论,更多超越其思考的现实,或许我们不必再费力费心。
我要谈谈接触到巴纳德理论的一点感受。它带引人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空间,美妙、神奇,或许还有一点神秘。巴纳德随便说点什么都值得品味,越反复品味越有意思,我们先体会一点他的语言。
巴纳德在其著作最后讲到,“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的协作的力量,能够使人自由地协作。”(P231)这句话里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想想,不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或者说自由意志较少的人,是不是可以良好地协作呢?所有的人都听话,根据要求做事,有人下发指令有人执行,这不是协作更充分的状态吗?假定每个人按照自己意志做事的空间较小,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一个广袤的世界,人生之路很早就确定了,在熟悉认同的理念下、在反复交往的有限人群中发展出人际交往技能,在此情境下协作的技能和条件岂不是更容易控制吗?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输入来行动,协作会更加容易,人类组织将变成一架精密的机器。可是,那样的人类社会将是多么冰冷。这提醒我们关注自由意志这个概念,人具有自由意志吗?人的自由意志在怎样的程度范围之内呢?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到选择的问题,人有希望自己做出选择的意愿,现代社会的特点不正是赋予人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吗?然而,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那么协作的力量又如何发展呢?这隐约地使我们体会到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均衡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得更多了。假如自由意志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具备更强的驾驭组织的能力则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变动的社会对协作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必须发展组织理论。
短短一句话的背后饱含着力量,表明了一个对人的基本假设,一个与决策相关的重要问题,激发我们考虑到组织的模式。过去那种少数人发出指令、多数人不假思索按要求执行的方式也许仍然在某处发挥作用。而承认人的自由意志、允许个人决策的组织方式或许更符合现代,管理也由此进入现代,我们这时候体会到为什么巴纳德被称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创立者,为什么偏偏是他带引我们进入现代管理理论。
我们再体会点巴纳德的语言,他谈到,“正式组织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P5)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他之前谈到导致组织不稳定的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人性的问题——人性的斗争本能、自我主义;另一个是组织结构性的问题——机能或构造缺陷。在此基础上,他话锋一转,将组织不稳定的因素引导到外界环境的力量,他认为正是由于环境在发生改变,环境力量影响组织。如果环境不变化,组织会趋于稳定。这又引发我们思考,人性、结构、环境,到底什么是影响组织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巴纳德认为瓦解组织的力量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但是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有些组织似乎更多地毁于内部,孔子曰“祸起萧墙”,很多组织难道不是因为内部的争权夺利、钩心斗角耗尽了自己?内部消耗的临界点上受到外部力量的攻击,经常是一些组织衰败的节点。一个组织瓦解到底归于什么因素呢?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