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为人类精神产品的质量评价建立一个完整指标体系的文献,报纸无疑可以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一个代表。
本书运用评价和质量评价的系统理论,抓住报纸质量的特殊性,从新闻文本质量、版面语言质量、发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建立起了完整的报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无论是某一个方面的质量评价,还是报纸整体的质量评价,都是前人和今人没有系统深入涉足的领域,学术开创之功显而易见。全书论证过程严谨、清晰,有着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不仅对报纸搞好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于其他精神产品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亦具有较大的启示力和生发力。
本书适合报业行政管理部门、报社以及研究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及媒介理论、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人士阅读。
自 序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报纸质量评估体系研究”的最终成果,成果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人曾经在中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担任过每日报纸质量评价的负责人。2004年初我离开华西都市报,其时一直想花点儿时间来整理一下自己的评报心得,只因忙于生计和贪玩儿的习性难改,迟迟没有动笔。后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此为题进行招标,我侥幸中标,这就倒逼我不得不坐下来,系统地思考这个问题。
最初,满以为凭自己丰富的评报经验和理论思考,对这个课题驾轻就熟、可以一蹴而就。临案援笔,才觉得茫无头绪:经验是一回事,把经验演绎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则是另一回事。课题申报的时候,因为报纸可以视为一种精神服务,所以就直接运用了现成的服务质量评价理论来设计课题的研究思路,就是衡量顾客感知的服务绩效与期望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然而,我并没有发现其时早就已经有人运用这一理论对报纸服务质量进行过一次评价实践了,而且其结果只具有娱乐价值(参见本书第七章),证明运用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去评价报纸这种精神产品的质量是根本行不通的。
怎么办?我又想,报纸既然是一种精神产品,对其质量的评价应该遵循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接受规律吧?但检索相关文献,才发现有关精神产品质量评价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想找到一星半点可以给予启发的思想和成果,完全是一种妄想。也许人类精神生产和消费都因人而异,试图对任意一类精神产品建立一个具有普适价值的质量评价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去看看有关质量评价的历史或有所获?但结果同样令人失望。19世纪末至今质量评价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检验成品的“合格率”。随着概率统计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第二个阶段发展为统计控制阶段的“持续合格”。第三个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提高到了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加之营销理论的成熟、服务业的勃兴,顾客满意度成为了评价标准。但是这些评价都只是针对物质产品或者服务而建立起来的,没有任何针对精神服务质量评价的文献。物质主义时代人类这种“见物不见神”的评价行为可以理解,但进入后物质主义时代这个问题依然鲜有人关注,则颇令人费解:要么是人类不经意的忽略,要么是知难而退。
于是我汗如雨下,仿佛掉进一个荒无人烟的深谷,几入绝望之境。
绝境之中,我又重新回到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个问题上来思考。我认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首先是根据人类以往累积的历史经验、文化和价值观念来预设的,最高的标准就是真、善、美,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是真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美的,这些东西已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具体到某一个群体,这些基本的人类价值观念依然是不变的、适用的,改变的只是表现这些属性的具体的产品,从报纸来说,这种具体的产品就是新闻(报纸当然还有其他精神产品,但离开了新闻,报纸就有名无实;而有了新闻,即使没有其他任何精神产品,对报纸成为报纸也没有丝毫影响)。而新闻还仅仅只是真善美下面的一个二级概念,究竟传播哪类新闻,对不同的报纸来说还有不同的定位,这就需要事先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假设的读者群的要求来预设,然后,凭借这个预设来生产新闻。而评价报纸的质量,就是基于真善美的前提,评价报纸本身所提供的服务商品新闻的质量。如果按照一般服务质量评价理论那样衡量感知绩效和期望质量之间的差距,对于精神产品的评价来说很可能是准的无依。从受众理论的角度看,报纸读者对报纸新闻内容可以有三种解码方式,那就是“支配—霸权立场”“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对立码立场”(斯图亚特·霍尔),其实除了这三种以外,还有“反解码”(站在与传播者意图完全相反的角度来解读)、“异质同构解码”(与传播内容本来的意义完全不同、但心理体验一致),等等。此外,根据个体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规范论、社会文化论,还有使用—满足论、媒介依赖论、媒介涵化论等诸多受众理论,受众怎么接受媒介信息,怎么才叫得到了满足,是一个不易证实的问题。也就是说,报纸出版以后,读者怎么感知报纸的绩效,与期望一致的程度如何等根本就难以把握,因此,如果从已有的服务质量理论出发,从读者的角度去衡量报纸质量,恐怕不会获得什么满意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所以本书围绕真善美的逻辑原点,以报纸新闻文本的质量评价作为报纸质量评价出发点,演绎出了整个评价体系。
上面的这个思想过程书中并没有完全清晰的呈现,借着写序的机会给予陈述,好让读者诸君更明白本书的思路。
特此为序。
肖云
2018仲夏于草堂南侧浣花溪畔“者也居”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 1
1.2 研究现状分析 / 2
1.2.1 报纸质量的研究现状 / 2
1.2.2 报纸质量评估的研究现状 / 6
1.2.3 报纸质量评估的实践现状 / 8
1.2.4 报纸服务质量评估实证研究及其成果 / 11
1.3 研究对象的特征 / 1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第二章 评估与报纸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评估发展的历史 / 16
2.2 评估的本质 / 18
2.3 评估的复杂性 / 20
2.4 报纸质量评估的层次结构及复杂性 / 23
2.5 报纸质量评估的功能 / 27
2.6 本章小结 / 29
第三章 报纸质量评估的内涵
3.1 质量与报纸质量的内涵 / 30
3.2 报纸的固有特性 / 33
3.2.1 固有特性:基于发生学的讨论 / 33
3.2.2 “一组”固有特性 / 38
3.3 报纸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 / 40
3.3.1 满足谁的要求 / 40
3.3.2 满足什么要求 / 42
3.3.3 如何衡量满足要求的程度 / 49
3.4 报纸质量评估:初步的内涵及问题的属性 / 54
3.5 本章小结 / 55
第四章 报纸质量的特殊性
4.1 媒介新闻报道的共性 / 57
4.1.1 关于新闻 / 57
4.1.2 关于事实 / 58
4.1.3 新闻文本的特征 / 60
4.2 报纸新闻报道的特殊性 / 66
4.2.1 利用印刷符号来报道新闻 / 66
4.2.2 通过版面语言来报道新闻 / 67
4.2.3 通过发行服务来报道新闻 / 69
4.2.4 报纸新闻报道是一种服务 / 70
4.3 报纸质量及质量评估再定义 / 71
4.4 本章小结 / 71
第五章 报纸新闻文本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1 真实性评价指标 / 72
5.1.1 要素真实 / 73
5.1.2 联系真实 / 74
5.1.3 组合真实 / 77
5.1.4 真实性的评价方法 / 80
5.2 新鲜性评价指标 / 80
5.2.1 内容的新异性 / 81
5.2.2 报道的及时性 / 86
5.2.3 新鲜性的评价方法 / 88
5.3 实用性评价指标 / 88
5.3.1 意义建构价值 / 89
5.3.2 行为指导价值 / 89
5.3.3 实用性评价方法 / 90
5.4 正义性评价指标 / 90
5.4.1 新闻的正效应 / 90
5.4.2 新闻的外部性 / 91
5.4.3 正义性评价方法 / 92
5.5 层次分析法与新闻文本质量评价 / 93
5.5.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93
5.5.2 新闻文本评价模型 / 94
5.5.3 新闻文本评价指标体系 / 95
5.6 新闻文本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96
5.6.1 构造判断矩阵 / 96
5.6.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97
5.7 新闻文本评价因子权重 / 98
5.8 评价因子重要性序列 / 99
5.9 本章小结 / 100
等。。。。。。。。。。。。。。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