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专业主义实践研究》:
电视节目模式的全球流通,电视的商品化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变革,加速了电视全球化发展步伐。以真人秀为代表的无脚本娱乐全球化蔓延成为文化全球化的表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表现值得关注:“第一,跨国媒介公司和市场的主导性地位;第二,媒介全球化使商业媒体这种一般性的媒介组织形态广泛蔓延,并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介工业在南部国家得以确立,这种媒介工业被视为重建全球即国家传播空间新自由主义工程的组成部分;第三,跨国媒介产品如信息、图像等通过大众传播网络在全球的流动过程由西方跨国企业所主导;第四,媒介全球化的流动也意味着媒介效果的全球化,从而在同质化的媒介效果中经历着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第五,媒介全球化还意味着以商业化、私有化为特征的西方媒介管理方式的全球化。”①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着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辐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变迁,世界已成为一个互动的整体。
20世纪60年代,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全球化逐渐开始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传播的全球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重塑与构建,在吉登斯看来,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如果说吉登斯的看法处在相对表层意义上的话,那么麦克卢汉所构想的“地球村”就是从更深一层的路径来看待技术变革下互为一体的“互动世界”。而在阿里·穆罕默德(Muhammad‘AliJannah)眼中,这则是“传播和权力关系在全球的延伸”。事实上,全球化一词已不新鲜,1962年开始出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报纸上频繁出现,90年代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后,与之相关的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频次开始多起来。
然而,对于全球化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界定,“一是建立在文化帝国主义观念基础上的批判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不过是受到西方或美国文化主导的委婉说法。它强调的是西方文化将其他文化同化,在政策上提倡与全球化保持距离,主张文化的自主性。另一个趋势则为自由派观点,认为全球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合乎社会的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是可接受的,尽管批判派和自由派两种观点之间存在差异,但二者皆认为世界文化正在日益合流,走向一致”①。因此,对于全球化支持者来说,全球化是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持相反态度的怀疑论者则对全球化背后复杂的权力关系网及全球化利益分配的平等关系产生质疑。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交织着、推动着、参与着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如果说20世纪全球化这个名词代表的是经济的全球化,那么21世纪媒介全球化将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表征。
全球化的支持者认为,全球化之所以盛行,离不开各国实施的开放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以及企业的跨国经营,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使产业转型形成产业空心化,并且使财富会更加涌向少数或是具有实力的跨国集团手中。因此,反全球化的声音不比支持全球化的声音小。当然,还有少数学者甚至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的代名词。无论何种角度,都未影响中国对全球化所持的开放态度,因为中国需要在维护世界市场开放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应采取适宜政策,同步增强“适度进攻中的绝对防守措施”,这样中国既可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也可对全球化后的弊端及时进行反思与调整。
十多年前韩国节目模式的国际交换比率表明,相对于进口来说,其出口率就如同今天的中国,“小规模制作工业”和“不发达的专业节目销售机构”阻碍了韩国节目输出的步伐。但是,到了2015年,韩国节目输入他国的比率大幅度增加。《中国文化报》数据显示:近年来,韩国内容产业出口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和2014年提高至49.2亿美元和52.7亿美元,2015年达到58.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8.0%,2016年达到62.1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7%,2017年达到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可以说,数据的提升与韩国调整了媒介全球化战略有密切关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