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华夏传播研究.第二辑/传媒集刊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5725548
  • 作      者:
    编者:谢清果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4-2015)。主持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25部,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集刊、《华夏传播研究》集刊、“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华夏传播学读本丛书”等,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华夏传播研究(第二辑)》策划了“纪念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成立25周年”专栏,邀请以不同方式参与过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辉煌25周年历程的海内外朋友撰文,共同回忆华夏传播研究的过往,同时也展望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以勉励自己继续前行,也感召同行并肩同行,共同为传播学“中华学派”的早日形成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其他学术论文中既有前辈学者的不懈探索,又有青年才俊的接力求索;既有海内学者的共襄盛举,也有海外学者的遥相呼应。大家深切地感到,这是一个华夏传播研究必将兴起,也能够兴旺的时代,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形成,时代呼唤学者“文章合为时而作”,学者自然也积极地融入这个富有创新改革精神的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全球传播视野”的自主意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发扬传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沟通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华夏传播研究(第二辑)》:
  家国所体现的“家天下”原则具体化为宗法制。这种制度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强调嫡长子在权力继承上具备优先权。它和王位世袭制结合,构建了一套相当严密的社会系统。以西周为例,位于权力顶峰的是作为天之元子的周王,他是天下无与伦比的大宗。周王的嫡长子(宗子)是王位继承者,称为“世子”;其他儿子是庶子(小宗),或被分封在地方当诸侯,或在中央担任卿、大夫。诸侯、卿、大夫分别是自己那一支系的大宗,其嫡长子可继承其职禄;庶子为小宗,再分封。按照上述原则层层推演,周王朝真成了“好大一个家”,掌权的都是“咱家人”。当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至少有几个因素还必须考虑:(1)王朝建立不只是同族人的贡献,异姓的功臣宿将也应给点好处。为了证明本朝统治渊源有自,褒封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也有必要。(2)社会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经过几代变迁,必然有些人没落,有些人腾达,由此产生权力再分配。(3)每个历史时期掌权者以及相应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普遍存在,因此,有人叛逆,有人归附,不断重组。到了春秋时期,家臣的作用突出了。
  家臣是春秋时期各国卿大夫的臣属的总称,包括作为总管的宰,以及其下的小官们。担任家臣的主要是士。士虽然和卿大夫属于同一血统,但不具备贵族身份。家臣的职位由卿大夫任命,不能世袭。他们效忠于卿大夫家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如下记载:“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日:‘若之何?,莫对。又日:‘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皆日:‘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鬃戾日:‘然则,救诸。’师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①公元前517年,鲁昭公讨伐季孙氏。当时,在鲁国掌握实权的是卿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因为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并称“三桓”。叔孙氏这一支感到自己也受到威胁,其家臣司马鬷就鼓动其部众援救季孙氏,所陈述的理由在当时是很经典的,即作为家臣,凡事以卿大夫家族的利害关系为准绳,至于国事则属于不敢考虑之列(“不敢知国”,委婉地表明并非效忠于国君)。叔孙氏一出手,孟孙氏也进攻昭公,昭公只好逃亡。
  卿大夫和家臣们居住在城邑之中。诸侯要削弱他们的势力,不能不从清除其根据地人手。因此,后来孔子向鲁定公建议:“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臣子不得私藏武器,大夫不能拥有周长三百丈的城邑)。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当时,家臣与卿大夫也存在矛盾,甚至据邑以叛乱。因此,孔子的弟子仲由担任季孙氏的主管时,就建议毁掉三家私邑,即所谓“堕三都”。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虽然叔孙氏先毁了邱城,但季孙氏毁费城之举激起家臣公山不狃、叔孙辄的反抗,打了一仗才得以推进。至于孟孙氏的成城,主管是公敛处父。他认为这个私邑是孟孙氏的依托,没有它也就没有孟孙氏,让孟孙氏假装不知道,自己坚持不毁城(“且成,孟氏之保障,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弗堕”)。后来鲁定公亲自率兵包围成城,仍然没有成功。
  家臣被认为是后世官僚制度的前身。如今“官僚”在修辞学意义上有贬义,但在历史上却曾代表某种社会进步。家臣具备专业化的特点,主要从事管理活动,本身是特定社会制度的产物,又为维护特定社会制度尽责。他们看重制度赋予自身的权力,甚至为谋求更大的权力而不遗余力。他们内部具备严格的等级划分,其行为具备非人格化的特征。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往往作为国家机器的实体而延续。家臣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僚,因为他们的任职还有血统上的考虑。但这些人的职位已经不能世袭,这一点和官僚是相同的。家臣和官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家臣效忠主人,官僚效忠国家(在家国体制下也效忠皇上)。
  ……
展开
目录
特稿
《窑头坯歌》:内源性传播和外源性传播的互动效应

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专栏
山围故国周遭在,浪打空城寂寞回
我们从零开始
——厦门大学传播学中国化探索的感悟
致敬华夏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华夏传播研究如何切进中国文化的逻辑
抚今思普·几番风雨梦中情:追忆与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结缘之一二事
从“文化特殊性”反思华夏传播研究
——贺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
愿厦门大学中国传播研究再创佳绩
我与华夏传播研究
纪念《华夏传播论》出版廿周年,致敬孙旭培老师

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言行之间:华夏传播理论“行胜于言”的传播价值取向
“以女为媒”:古代政治中的女性及其媒介角色研究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传播致效观
儒、释、道文化的通俗化传播:《三菩提》

中华文化传播的学理建构
我国古代格言中传播的共同体观念
人文精神:中国媒介批评的理论之魂
节日广告在传播什么?基于春节广告的符号学研究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新世界主义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推广:以2.0时代的孔子学院发展为例

海外华夏传播研究前沿
人类传播中的阴阳理论

华夏传播研究学者
返本开新:我眼中的邵培仁教授与华夏传播研究

年度报告
华夏传播研究:构建中国特色传播话语体系的坚定初心
学术动态
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探讨中华文化传播问题
——“传统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首届“华夏文明传播与企业家精神培育”研讨会侧记
华夏传播研究: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特色领域
——贺《华夏传播研究》正式创刊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研究新视野
——评《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