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缘起
技术是媒体发展的驱动力,互联网技术正在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我们处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进程中,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的融合与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广播的移动收听和车内收听优势受到威胁
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广播电台KDKA在美国诞生以来,伴随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持续涌现,广播媒介之所以能够以较强的抗冲击性发展至今,最根本的原因是:广播是当前能够解放双眼双手的有竞争力的听觉媒介,在车载等移动场景中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这使广播避开了视觉消费的激烈竞争,获得相对宽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但是,在互联网化的媒介生态中,广播现有的生产与传播模式很难继续创造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信息分发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传播渠道、信息载体更新迭代得越来越快,各类新兴媒体迅速发展,依托平台型媒体的自媒体生产模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发布者,而传统媒体仍然采用中心化的生产模式,缺乏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线性收听模式受到按需点播等个性化收听模式的冲击,到达和吸引受众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作为传播中心的地位以及依托垄断性渠道建立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随着广告主营销理念的转变和互联网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广告盈利模式,即“销售内容-获取用户注意力-销售用户注意力-获得广告收入”的“二次销售”模式也很难持续。
一方面,广播的移动收听优势受到冲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移动互联网音频应用抓住移动收听和知识付费等机遇,迅速发展,苹果、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非常看好互联网广播、语音科技等音频领域,积极投资与音频相关的平台、产品和技术,部分纸媒也纷纷推出互联网音频应用、播客等音频产品。目前来看,各类移动音频产品的发展并没有对广播业造成太大的冲击,主要是由于对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来说,音频收听并不是刚性需求,文字、视频、图片等“看”的需求更大。
另一方面,广播的车内收听优势受到威胁。相比文字和视频,音频收听只有在移动、驾车等场景下才有可能成为刚性需求。驾车人群是广播的主要收听群体,也是广告客户最看重的目标人群。随着车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革命对广播的真正冲击日益凸显,可能会让广播失去赖以生存的车内收听优势,而5G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车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当前车载系统还不能为驾车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选择,所以收听AM/FM广播才一直作为驾车人群最便捷的伴随性收听方式。车联网技术成熟后,广播仅仅是车载平台上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小应用”,驾车人可以从多个音频产品中选择,可以与智能终端连接,收听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这种消费场景中,广播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消费体验来争夺听众的注意力,考验着广播人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车内是否还有收听的需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