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言的学习(精)/语文教师小丛书
0.00     定价 ¥ 4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61268
  • 作      者:
    作者:王力|编者:熊江平|责编:李节//张鹏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8-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语文教师小丛书”

 

大家经典小书

语文教师必备

 

Ø  精选作者

中国本土学术大家

    篇幅适中的经典之作

涵盖语文相关学术领域

 

Ø  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能力如此重要的今天,语文教师究竟怎样才能提升个人素养?

 

无论时代潮流如何变迁,教师始终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广泛吸取各类有益的思想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承载这类知识的图书品种十分丰富。那些为语文教师所公认的经典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思想和学术价值,值得反复阅读。

 

过去,这些书或以单行本印行,或收入其他丛书,从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积累角度而言,难成系统,不便于收集和查考。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满足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出发,选择语文教育相关领域中为学界所公认和熟知的大家经典,汇编成“语文教师小丛书”,陆续编辑,分辑印行,以期相得益彰,蔚为大观,即便于教师研读查考,又有利于文化积累。

 

晚清教育家张之洞说过,“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碍;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愿这套丛书能够为语文教师指示一条读书的小径。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26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主要著作有《汉语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谈文言教与学的文章20余篇,按照从基本知识、方法、理论到具体问题、实践的顺序编排,涉及文言学习、古汉语常识、词汇、字义、语言形式美、文学鉴赏等方面。这些文章针对中学文言教学的实际需要,是首次结集出版,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汉语相关知识,进而掌握文言教与学的正确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文言的学习/语文教师小丛书》:
  文言和语体是对立的,然而一般人对于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分不清。普通对于语体的解释是依照白话写下来的文章,反过来说,凡不依照白话写下来的,就是文言。这种含糊的解释就是文言和语体界限分不清的原因。所谓白话,如果是指一般民众的口语而言,现在书报上的“白话文”十分之九是名不副实的,所以有人把它叫作“新文言”。如果以白不白为语体文言的标准,“新文言”这个名词是恰当的。但是,现在书报上又有所谓文言文,它和语体文同样是和一般民众的口语不合的。那么,文言和语体又有什么分别呢?原来这种文言文就是把若干代词和虚词改为古代的形式,例如“他们”改为“彼等”,“的”改为“之”,等等。它和语体文的分别确是很微小的。如果语体文可称为“新文言”的话,这种文言文可称为“变质的新文言”,或“之乎者也式的新文言”。
  这种“变质的新文言”如果写得很好,可以比白话文简洁些。有人拿它来比宋人的语录。在简洁一点上,它们是相似的。但是,宋人的语录是古代词汇之中杂着当时的词汇,语法方面差不多完全是当时的形式。现在那些“变质的文言文”所包含的成分却复杂得多了,其中有古代的词汇,有现在口语的词汇,有欧化的词汇;有古代的语法,有现代口语的语法,有欧化的语法。总算起来,欧化的成分最多,现代口语的成分次之,古代的词汇又次之,古代的语法最少。由此看来,现在一般所谓文言文并不是民国初年所谓文言文,后者是严复、林纾一派的文章,是由古文学来的,前者却是纯然现代化的产品,古文的味儿几乎等于零了。
  现在一般人所谓文言文,既可称为“变质的文言文”,又可称为“变质的语体文、白话化的文言、文言化的白话”,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明,它和语体文是没有界限可言的。但是,我们所谓文言却和现在一般人所谓文言不同,它是纯然依照古代的词汇、语法、风格和声律写下来的,不杂着一点儿现代的成分。若依我们的定义,文言和语体就大有分别了。语体文是现代人说的现代话,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写。有时候某一些人所写的话超出了一般民众口语的范围,这是因为他们的现代知识比一般民众的高,他们的“话”实在没有法子迁就一般民众的“话”,然而他们并没有歪曲他们的“话”,去模仿另一个时代的人的文章。文言文却不是这样。作者必须把自己的脑筋暂时变为古人的脑筋,学习古人运用思想的方式。思想能像19世纪中国人的思想就够了,至于词汇、语法、风格和声律四方面,却最好是回到唐宋或两汉以前,因为文言文是以古雅为尚的。必须是这样的文言,才和语体有根本的差异。我们必须对于文言给予这样的定义,然后这一篇文章才有了立论的根据。
  说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向来不主张一般青年们用文言文写作了。我们并不排斥那种“白话化的文言”。我们只以为它和普通的语体文的性质相似到那种地步,语体文写得好的人也就会写它,用不着一本正经地去学习。至于我们所谓文言,纯然古文味儿的,却不是时下的一般青年所能写出来的。科举时代,读书人费了十年或二十年的苦功,专门揣摩古文的“策法”,尚且有“不通”的。现代青年们脑子不是专装古文的了;英文、数学之类盘踞了脑子的大部分,只剩下一个小角落给国文,语体还弄不好,何况文言?中学里的国文教员如果教学生写两篇“白话化”的文言文,我们还不置可否,如果教他们正经地揣摩起古文来,我们就认为是误人子弟。因为学不好固然是贻笑大方,学好了也就是作茧自缚。文章越像古文,就越不像现代的话。身为现代的人而不能说现代的话,多难受!况且在学习古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古人运用思想的方式,于是空疏、浮夸、不逻辑,种种古人易犯的毛病都来了。所以即使学得到了三苏的地步,仍旧是得不偿失。
  什么时候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进了大学之后。什么人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研究中国语言史的人,对于古代语言,不能不从古书中寻找它的形式。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更不能不研究历代的文学作品。语史学家对于古文,要能分析;文学史家对于古文,要能欣赏。然而若非设身处地,做一个过来人,则所谓分析未必正确,所谓欣赏也未必到家。甲骨文的研究者没有一个不会写甲骨文的,而且多数写得很好。他们并非想要拿甲骨文来应用,只是希望写熟了,研究甲骨文的时候可以得到若干启发。语言史和文学史的研究者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对于文言的写作是个门外汉,你并不算是了解古代的语言和文学——至少是了解得不彻底。
  ……

展开
目录

文言的学习
谈谈学习古代汉语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研究古代汉语要建立历史发展观点
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
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字典问题杂谈
“本”和“通”
新字义的产生
说“江、河”
双声叠韵的应用及其流弊
略论语言形式美
唐诗三首
宋词三首
我的治学经验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