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国家开放大学40年的故事》:
李鹏同志视察烟台电大是在1986年年底。1986年12月初,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会议不是国家教委组织的,而是国务院组织召开的,李鹏副总理参加会议。参会期间,李鹏副总理住在烟台东山宾馆。会议规模比较大,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何东昌,以及其他几个国家部委的领导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当时,我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请李鹏同志题写校名,也就是题写学校悬挂的校牌。当时负责接待李鹏同志的是烟台市委的一位秘书长,名字叫巴忠鼎,现在已经离世了。我提出希望李鹏同志题写校名,巴秘书长回答说,让李鹏同志题写校名,不如请李鹏同志上你们学校去看一看。我就说,这当然更好了,一般来说是不敢贸然请领导视察的。巴秘书长说,我觉得还可以,从烟台电大的情况看,请李鹏同志去视察应该是可以的。随后,巴秘书长将陪同李鹏同志参会的一个随行秘书找来,并让我说说烟台电大的情况,以及电大具备什么特殊的优势能吸引李鹏同志去视察。我说烟台电大起码有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烟台每一个县市区均开办了电大。当时威海和烟台是一个市,有14个县市区,有14个分校(工作站),县县都有电大。就是说,电大已经往基层延伸。这是烟台电大的一个特点。当时的烟台,相对来讲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特别是乡镇企业比较多。但是,人才缺口很大。当时,烟台荣成县有一个统计,每年送出去一百个大学生的话,毕业分配回到荣成的只有一个,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都交了公粮了,回不来,导致人才缺乏。当时还有一个统计,烟台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一共是78万,其中真正具有大专学历的,只占0.065%,没几个人,非常少。缺人才,送出去培养的人才又回不来,那就只能靠自己来培养。所以说,当时有人才培养这个需求。因此,烟台的每个县都有电大,甚至有的乡镇也有电大工作站,有一些大企业也有电大办学点。电大已经向基层延伸,也比较受欢迎。
第二个特点是电视课程接收条件比较好。1986年,正好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教育电视台刚开播的时候,好多地方接收不到卫星信号。我觉得从电大教学需要而言,原来用录音带或录像带辅助教学不是很方便。如果能接收到卫星频道播出的课程的话,就很方便了。当时,我还不知道卫星接收天线是怎么回事。我就先跑到威海,找到了海军,观摩了海军的侦察用天线。后来通过政府做工作.每个县市区都装了一套直径3.6米的网状天线。当时,天线的价格是一米一万块钱,确实很贵。有了接收天线之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的节目和课程,烟台市每个县市区都能接收到。这是第二个特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