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才(1965—),原名陈树才,浙江奉化人。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99年与车前子、莫非一起提出并倡导“第三条道路写作”。他把“第三条道路写作”阐释为“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路可走”。著有作品:诗集《单独者》《树才诗选》《节奏练习》《心动》等;译诗集:《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希腊诗选》(与马高明合译)、《法国九人诗选》等。2005年获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11年获首届“中国桂冠诗歌翻译奖”。2008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教育骑士勋章”。
展开
……
毫无疑问,树才早就已经是中国当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但是他直面虚无的深度掘进以及由此得到的复杂结晶,他所展示出来的内里碎裂的悲凉场景和与之相中和的“出世”与“忘我”精神,他对虚荣、浮俗和浅薄的克服,他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和中西诗歌精神品貌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他的诗歌语言在自然生成中所呈现出来的“直接性”与“神秘性”相融合的奇妙特征,他对诗歌的谦卑与执着,都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胡亮《树才:“灰烬中拨旺的暗火”》
树才很真。淡泊清净,爱较真,为人做事也是一副真性情,毫无掺杂。……以佛禅入诗,他的诗透着山水的洁净与灵性。这既是诗人天性淳朴的流露,也是再次回归后,一颗活泼泼童心的闪现。
——牛遁之《树才,一棵现代禅意的老树》
他的诗像是个人独白,但却展现了一代人的内心世界的顿悟、深厚、微弱或者博大,这是一个中年人成熟之后光亮或者黯淡的表达,自然、安然又具有内涵,而且这种内涵和底蕴不是刻意的,是经历之后的独特感受,朴素、率真又略带沧桑感,我不掩饰地偏爱那些发自骨子里的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作品。其中的《安宁》《三环路上》《我怎么也躲不过》《虚无也结束不了》……都是精品。写诗,其实就是写对生活的新发现,对情感的新发现,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树才的诗应该得到褒奖。
——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