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译论”是指在中国传统言意观影响之下的、自成体系的传统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是我国翻译理论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西方译论几乎垄断了国内翻译研究,而以中国语言哲学为特色的一套中国传统译论,如“名实”“言意”“形神”“文质”“化境”“神似”等却“缺席”当代翻译理论。2017年中华学术期刊网上能检索到以“翻译”为主题的所有研究论文共172395篇,其中以“传统译论”为主题的仅有880篇,所占比重只有0.5%。
中国传统译论的研究集中在国内,根据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中国传统译论资料汇编、历史编撰(包括翻译史和译论史)和理论阐释三大部分。这三类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情况下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基本格局。目前中国传统译论研究在历史编撰和资料汇编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马祖毅2006,罗新璋、陈应年2009,MARTHAPY2006),但理论阐释部分相对滞后。在西方译论的影响之下,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阐释很快脱离了对标准的讨论,研究问题日益深化和细化,传统译论中的主要理论专题及概念、范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梳理与阐述,在资料征引和义理阐发上也较前人有所进步(孔慧怡2001,朱志瑜2001,王洪涛2005,杨全红2010,傅惠生2011,傅惠生2012a,傅惠生2012b)。其次,研究的视野有所拓展,出现了从思维特征、认知模式、表述方式及其内在体系结构等方面对传统译论的整体性、综合性考察。目前比较系统地探讨中国传统译论的著作有三部:《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王宏印2003),《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张思洁2006)和《中国传统译论专题研究》(吴志杰2009)。此类研究是实现对中国传统译论体系的整体把握以及进行现代阐释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实现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