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江西在兴建樟树市吴城水库时,在吴城乡吴城村后的丘陵岗阜上发现了一处古文明遗址。至2002 年,考古学界先后对其进行了10次科学调查、勘探和发掘,证实遗址整体面积达4 平方千米,出土遗物2000 余件,发现文字符号113 个,是目前南方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物最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址。与其周边的商周文化遗址一道分析,人们普遍认为,商周时期江西已出现了一个以吴城为中心的方国。目前尚无法知道这个方国是否有自己的国名,故一般称之为吴城方国。吴城方国建立了功能分区清晰的都邑,形成了一整套以青铜礼器、玉礼器为核心的宗教祭祀礼仪,出现了明显的城乡、阶层分化和专业化社会分工,具备了国家形态的基本特征。都邑是早期国家及其权力结构的物化形式。吴城方国的都邑即是吴城遗址所在地,中心区是商代筑的土城。土城轮廓尚清晰可见,形状似圆角四方形,面积达61.3 万平方米。四周垒筑有高大城垣,采用南方特有的堆筑(堆土拍打而成)技术筑成,至今残存的城墙高3—15 米,顶宽6—8 米,底宽4—21 米不等,周长2860 米。城墙辟有5 个城门,外有壕沟护卫。城内有规律地分布着居住区、祭祀区、制陶区、铸铜区等多个不同功能区域,城外有墓葬区。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