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拓实业 诚信果毅
经营实业,积累财富,这是陈嘉庚能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物质前提和经济基础。青少年时代的陈嘉庚,是一个恪守孝道、善事父母的孝子,他曾抱着“恢复家声,光宗耀祖”的孝子情怀,拼搏于商场,逐利于四方。辛亥革命之后,陈嘉庚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爱国意识猛醒勃发”,从此跳出了个人发家致富的小圈子,走上了一条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尽忠的人生道路。
一、陈嘉庚的创业历程
陈嘉庚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华侨工商业巨子,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和有利条件,但关键在于他个人的优秀品德、坚毅个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他自1890年南渡经商至1934年企业收盘(其主营企业收盘后,仍有一些小规模的工商业经营活动),在商海搏浪44年。陈嘉庚充满艰辛的创业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助父经营 积累经验(1890—1903年)
陈嘉庚的父亲陈杞柏自19世纪70年代赴南洋谋生,经过20多年奋斗,至19世纪90年代,他经营的企业已有一定规模。他开设的“安”字号米业已拥有“顺安”等多家米店,经营大米批发和零售业务;他开办的菠萝罐头等工厂,有的产品远销欧美各国;经营一家硕莪粉磨厂,生产硕莪粉外销;同时,还兼营房地产业等。随着工商业的成功和发展,陈杞柏在华侨社会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福建帮的领袖之一。
这时的新加坡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首府,总人口18.4万人,其中华侨占了三分之二。华侨中闽南人多达4.5万人。在新加坡历史上,一些公共福利设施多是闽侨捐钱首创的。当时新加坡姓陈的华侨中,富商巨贾、社会地位显赫的不乏其人,因此有“陈天”之喻。
1890年秋,陈嘉庚接到父亲的来信,催他前往新加坡佐理商业。陈嘉庚远渡重洋,开始了他随父学商的经历。父亲开设的顺安米店主要向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缅甸等地采购大米,然后卖给新加坡的零售米店及外销的商行。那时陈杞柏并不直接管理米店的业务,而是委托陈嘉庚的族叔经理,兼管财政。陈嘉庚的到来使族叔有了得力的帮手。他一边学习经营,熟悉各项业务;一边兼当记账员,协助族叔管理银钱货账。
两年后,因族叔回国,米业和财项均交给陈嘉庚料理。在他的协助下,其父经营的各业又有了新的发展。1892年陈杞柏在柔佛买地种植黄梨(菠萝),并创办日新号黄梨罐头厂。地皮物业和硕莪厂都有获利,米店每年也有五六千元的利润,全部资产除欠账外,大约存10余万元。陈嘉庚“自来洋及回梓三年,守职勤俭,未尝枉费一文钱,亦无私带一文回梓。执权两年,家君未尝查问,在膝下三年,终日仆仆于事业,亦未曾撄其怒也”。 1893年秋,陈嘉庚遵母命回乡完婚,娶板桥乡秀才张建壬之女张宝果为妻。婚后在家一边经营渔业,一边跟塾师叶某补习文化。1894年冬,出资2000银元在集美建“惕斋学塾”。“惕斋”是取“惕厉其躬谦冲其度,斋庄有敬宽裕有容”之意。这是他捐资兴学的开端,也是他热心“社会义务”的最初表现。
1895年夏,陈嘉庚第二次出洋到新加坡,仍在顺安号服务。他公忠守职,为父亲增殖财富尽心竭力。至1897年,陈杞柏所营各业利路畅通,地皮及屋宅价值日高,逐月可收入屋租2000余元。硕莪厂转手卖给别人后,在柔佛加办黄梨罐头厂一所,并经营黄梨园数区,面积数百英亩。顺安米业的规模也比以前扩大了。但流动资金仍感不足,“还米账常近五十天”。1897年冬天,正当陈嘉庚初显身手之际,传来慈母病逝的噩耗。陈嘉庚悲痛万分,恨不得立即飞回母亲灵前。无奈父亲以营业无人替理为由,不许他回乡奔丧。直到第二年(1898年)秋,陈嘉庚才回到集美择地安葬母亲之灵柩。但因风水先生说所开的墓穴方向不合,须待至两周年方可人葬,所以“乃权厝于穴之侧,并从俗为之延僧作佛事”。1899年春,陈嘉庚带着家眷第三次出洋到新加坡,仍在顺安号营商。这时,陈杞柏名下的资产约有40余万元,所营各业均有进步,特别是屋地业,每月可收屋租3000余元。顺安米店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不少,银关为十余年最宽松之景。
1899年冬,陈嘉庚因母亲之灵柩到了正葬之年,又一次将顺安的业务和财款交给族叔管理,带着家眷回集美改葬母亲,并遵循儒家礼俗,为母亲守孝3年。
P15-1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