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次以美国多任总统的执政理念为主线,梳理了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变革节点
2. 从“大萧条”到新经济,回顾决定美国命运的两大重要时期和十大生死抉择,审视美国如何走出经济低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 徐小平 马光远 向松祚 何帆 罗振宇 吴伯凡 联袂推荐
4. 摒弃沉重刻板、过于严肃的写作方式,以故事带动逻辑,层层深入,一本让人读得下去、读得畅快的经济读物
5. 从全球视野观察大国崛起的历史与逻辑,读不懂美国就看不透中国,在关键时刻如何正确决策在于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清醒思考的能力
南北战争结束以来,好运一直眷顾美国——工业化高歌猛进、股市蒸蒸日上、房地产一片繁荣、国力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美国人俨然已经把生产持续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生活越来越好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新常态。
当欧洲因为第yi次世界大战遍体鳞伤之时,美国经济正如火如荼,迎来了“柯立芝繁荣”。但胡佛 “粗犷朴实的个人主义”却将美国带入长达十年的“大萧条”。胡佛做错了什么?接任的罗斯福又做对了什么?
时光弥合了美国首次转型之痛。进入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终结了金本位制度,卡特的能源政策遭遇失败,美国进入了滞胀时期。这一刻,“里根经济学”能否如“罗斯福新政”般力挽狂澜,拯救再次陷入经济泥沼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面对2 90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克林顿如何神奇逆转,实现了经济长期的繁荣与增长?
《在危机中崛起:美国如何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以近百年来美国多任总统的执政理念为主线,梳理了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变革节点,回顾了美国社会与企业在“大萧条”与“经济滞胀”两大重要时期的转型策略。与此同时,对照中国当前现状,作者抛砖引玉,探讨国家如何进行顶层设计,以化解各个领域的积弊;企业如何转型,以摆脱价值链低端位置、塑造领先优势;个人如何自我蜕变,以避免在结构性调整时被时代淘汰。
借鉴美国崛起之路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中金公司原董事长 李剑阁
理解一个国家贫穷、停滞、衰落的原因也许比较浅易,但要研究和借鉴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之路却并不简单。
刘戈作为一位学者,他认真梳理和思考了美国20 世纪的经济史、商业史,用20 万字的详尽素材和分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发展崛起 之路的窗户。
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紧跟欧洲强国实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又抢在欧洲强国之前,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到百年时间,美国已然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实力遥遥领先,把20 世纪缔造成为“美国世纪”。
但是,“美国世纪”的道路并不平坦。引领世界经济的美国也遭遇了两次重大危机: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以及七八十年代的“滞胀”。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对这两次经济重创必不陌生。但如何认识美国摆脱危机、走向强大的原因却看法各有不同。本书作者认为,走出“大萧条”、实现大繁荣,绝不仅仅表现为GDP 恢复增长,而是表现在美国广泛、深刻、全面的结构性变革。危机背后变革的方向与力量,正是本书要深入挖掘的核心要点。通过对历史镜像的回放,寻找熟悉的脚本,以避免危机的重演。
20 世纪20 年代,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带给美国新的增长契机,从而推动钢铁、橡胶、石油、玻璃等上下游行业蓬勃发展。伴随着实体行业的蒸蒸日上,美国金融行业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此时给出了一张耀眼的成绩单:股票价格不断上涨,证券交易的成交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但在整个20 年代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内幕交易和骗局。公司高管利用其对公司内幕信息的了解,操纵本公司的股票,牺牲公司股票持有人的利益,甚至是损公肥私,大肆贪污公司钱财。许多银行、证券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会与商界、政界名人勾结,散布谣言,联手操纵市场,哄抬股价。不少公共信托基金管理人也擅自动用基金参与证券投机。
“大萧条”之前,少数垄断大企业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寡头攫取了高额利润,最富有的人群占国民收入的1/3 。与此同时,广大劳动者日益相对贫困。1929 年,约60% 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
同样是“大萧条”前夕,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狂热的投机活动。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人们冬日度假胜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置房产。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理想的投资地。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1923—1926 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涨幅惊人。例如棕榈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 年值80 万美元,1924 年达150 万美元,1925 年则高达400 万美元。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据统计,到1925 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 000 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 万人口,其中竟有2.5 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中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 ,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心中的魔咒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科技发展处于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脱水缺血”……正是这一幅幅似曾相识的熟悉画面,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美国上一百年经历的那些危机。看看美国如何在危机中为法律演进清障,让反垄断、反海外贿赂、反欺诈等相关法案真正为企业和民众服务;如何在危机中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让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企业能够成功转型;如何在危机中推进制度的变革,让税收与民主的阳光和雨露能够惠泽每一位民众……而这些回望与总结,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最急需的借鉴与参考。
中美两个大国可深入比较研究的主题绝非20 万字可涵盖。这本书用独特的视角,进行了一种对比的尝试。这种尝试,让我们能够跨越太平洋的地理距离以及一个世纪的时间鸿沟,将20 世纪的美国和21 世纪的中国置入平行画面。作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法律,从企业到个人,通过深入对比与分析,探讨中国转型与变革的可行路径,这是值得肯定的。至于本书中有些分析的立论和素材的选取,我并不能够全部认同。但我仍然愿意为此书作序,是因为任何探索性的工作都应该鼓励。
……
序言 借鉴美国崛起之路
前言 从美国看中国
上篇 “大萧条”与大转折
南北战争结束以来,好运一直眷顾美国——工业化高歌猛进、股市蒸蒸日上、房地产一片繁荣、国力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美国人俨然已经把生产持续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生活越来越好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新常态。
当欧洲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遍体鳞伤之时,美国经济正如火如荼,迎来了“柯立芝繁荣”。没有人料到,一场股灾,会把美国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悲惨境地。胡佛做错了什么?罗斯福新政如何引领美国实现大转折?让我们将目光从20 世纪的美国移到21 世纪的中国,一睹中国股市的震荡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美国走过的历程给中国的有益参考。
第一章 股灾带来“大萧条”
第二章 胡佛做错了什么?
第三章 罗斯福做对了什么?
第四章 在危机中寻找生机
第五章 中国2015 与美国1929
第六章 “大萧条”会降临中国吗?
第七章 中国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下篇 转型与创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一度陷入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历时13 年的经济滞胀宣告结束。90 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除了预算赤字,并极大发挥美联储的作用。美联储新掌门人格林斯潘继承了保罗·沃尔克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长期的繁荣与增长。
里根经济学、克林顿在新时期采取的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及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现在的中国与当时的美国有何不同?通过深入对比与分析,探讨中国企业在当今创新与变革大潮下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可行路径。
第八章 滞胀:从尼克松到卡特
第九章 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
第十章 监管:从沃尔克到格林斯潘
第十一章 反垄断:斗争中演进
第十二章 法律的博弈
第十三章 克林顿振兴新经济
第十四章 中国企业转型进行时
后记
附录 20 世纪历任美国总统
参考书目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通过对美国政治、经济、金融政策的深入解读,对照中国当前遇到的困境,本书回顾了美国在历史两大重要节点的转型策略,分析了中国解决相似问题的对策及思路,引导读者看透历史迷雾,把握今日与未来。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
人类经济体系是一个动态演化体系。动态演化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突变,即体系内在结构会发生革命性变革。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型就是一种突变,它意味着经济内部的产业结构、增长动力、财富分配、社会阶层等等都会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型或突变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如果我们主动适应内在规律,努力调整政策促进转型,就能够顺利推进经济转型。否则就只会阻碍经济转型,丧失转型的机遇,导致经济长期停滞或衰退。各国经济转型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经验,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有选择性地借鉴运用。因此,我向大家推荐刘戈的新著。刘戈先生详细梳理了20世纪美国经济两次重大转型的历史经验,并总结出一些普遍的规律性的结论,对于研究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朋友,很有借鉴价值。
——向松祚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讲述了美国经济的历史巨变。我们既能品味出一位记者对新闻的敏感、一位学者对事实的深究,亦能体会到一位感时忧国者的情怀。
——何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