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说,寨岗位于连南的东南部,是汉瑶杂居的所在地。据回忆,980厂当时企业员工和家属有三四千人,有十几个车间和科室,有一个连的部队担任保卫工作,工人和技术人员来自广州、重庆、武汉、汕头、上海以及东北三省。工厂内是大而全的“小社会”,有小学到高中的学校,也有卫生所、百货大楼、银行、邮局、电影院、粮店等。由于是军工企业,厂内统一讲普通话,员工素质比较高。
当时分厂、车间、工段、班组按部队编制统称为营、连、排、班,为了配合部队搞好保卫工作,厂里还成立了武装民兵团,搞军事训练成了常态。1983年至1985年为全国“军改民”后期,980厂分批撤往佛山市,一家兵工厂成为两个企业,一个为北江机械厂,一个为佛斯弟摩托车有限公司。
在连南寨岗,也有一个对外称国营跃进铁厂的军工企业。1965年11月动工,1966年6月建成试产,1967年批量投入生产,年产67式木柄手榴弹100万枚。此外,还生产60迫击炮弹和工业雷管、反坦克枪榴弹等。“军改民”后,该企业更名为明华机械厂,也撤往珠三角。
我在一位收藏爱好者那里,看到他收藏的当年兵工厂武装民兵的合照。民兵们都是清一色的军装,就差没有帽徽和领章;清一色的半自动步枪,胸前挂着的是米黄色帆布步枪子弹袋。照片中有男有女,每个人脸上都布满紧张而又严肃的神情,不苟言笑……
据说,这些兵工厂全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武装民兵队伍.他们一半时间进行生产,一半时间实行军事训练。许多兵工厂涌现出“比武能手”“女民兵班”,男民兵的军事素养可与部队战士相媲美,女民兵里也有一些优秀射手……
传说,“三连一阳”有美蒋武装特务潜入到深山之中,当地武装部就动员兵工厂的民兵搜山三天三夜,尽管后来空手而归,但显示了当时军工企业民兵“能工能武”的作用。
又传说,阳山深山跳出一只老虎咬死了两头猪,还伤了一个人。县武装部组织民兵围捕,最后开枪打死老虎的,是兵工厂一位平时“百发百中”的民兵。
我的朋友里,也有与这些军工企业老员工联系的人,从他们那里,我也听到一些“传说”和“故事”。
告别兵工厂那一天,战友们(其实是工友们)有的相拥而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一个新工人在背包里夹着一支没有带子弹的冲锋枪。两个工人师傅知道此事后,火急火燎地赶到新工人的宿舍,搜出了冲锋枪,接着劈头打了新工人几个耳光。新工人委屈地说:我是舍不得兵工厂,拿把枪作纪念啊。老工人怒斥道:如果你是制造原子弹的,也将原子弹抱回家里不成?这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却道出了兵工厂解体后工人的难舍之情。
我认识一位朋友的亲戚曾经在连县兵工厂工作,这位亲戚姓冯,是一名女性,17岁初中毕业,就由清远县招工到连县工作,当时说是机修厂,寄信也是用代号的。一大群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女孩子坐在两辆装有帆布篷的解放牌货车上,有说有笑,叽叽喳喳,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一整天,深夜才到连县县城,有的人竟然睡着了,午夜才吃上饭,在小旅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汽车又载着他们到一个处在大山深处的工厂。
那时工厂刚建设,这些刚出校门的学生做起搬砖挑担的泥水工,一干就是大半年。工厂政工科领导说,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就会分到好工种,女同学可以当车工,男同学可以做司机。因此,同学之间开始了劳动竞赛,哥们儿之间、闺密之间也暗地较劲。
年过六旬的冯女士对我说,明争暗斗的事我就不说了,最好笑的是冲凉(洗澡)和上厕所。那时厂里的条件很差,冬天冲凉也没有热水,男孩子还好办,女孩子来了例假,难受得够呛。于是我们宿舍的七八个女孩子,就将例假的日期算好,谁来了例假,七八只水壶的热水就为她“服务”。
上厕所也是一大奇闻,女生宿舍楼没有厕所,离公共厕所有100多米远,白天还好办,晚上就成问题了。一开始每问宿舍都有一只胶桶装小便,军代表知道这事后,不准这样干,说是不够军事化。
一天深夜,一个女同学闹肚子,另一个女同学陪她上公共厕所,谁知刚出厕所,就发现两只小灯泡在不远处晃来晃去,定睛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这是狼的一双眼睛啊!两个女同学发出几声尖叫,连滚带爬地回到宿舍。这一下,动静真不小,引来了警卫部队的流动哨兵,他们扛着枪跑过来了,在工厂周围搜索了大半夜,没有发现狼的足迹。以后工厂规定,女生夜间大小便,要10人以上才能成行。女生们还每人准备了一条木棍或铁棍以防不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