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 瓶
※ 原文
炉瓶之制,其法备于古人,后世无容蛇足。但护持衬贴之具,不妨意为增减。
如香炉既设,则锹箸随之,锹以拨灰,箸以举火,二物均不可少。箸之长短,视炉之
高卑,欲其相称,此理易明,人尽知之;若锹之方圆,须视炉之曲直,使勿相左,此
理亦易明,而为世人所忽。入炭之后,炉灰高下不齐,故用锹作准以平之,锹方则灰
方,锹圆则灰圆,若使近边之地炉直而锹曲,或炉曲而锹直,则两不相能,止平其中
而不能平其外矣,须用相体裁衣之法,配而用之。然以铜锹压灰,究难齐截,且非一
锹二锹可了。此非僮仆之事,皆必主人自为之者。
予性最懒,故每事必筹躲懒之法,尝制一木印印灰,一印可代数十锹之用。初
不过为省繁惜劳计耳,讵料制成之后,非止省力,且极美观,同志相传,遂以为一定
不移之法。
譬如炉体属圆,则仿其尺寸,镟一圆板为印,与炉相若,不爽纤毫,上置一柄,
以便手持。但宜稍虚其中,以作内昂外低之势,若食物之馒首然。方者亦如是法。加
炭之后,先以箸平其灰,后用此板一压,则居中与四面皆平,非止同于刀削,且能与
镜比光,共油争滑,是自有香灰以来,未尝现此娇面者也。既光且滑,可谓极精,予
顾而思之,犹曰尽美矣,未尽善也,乃命梓人镂之。凡于着灰一面,或作老梅数茎,
20180801-闲情偶寄-可印刷.indd 108 2018/8/1 下午10:48 闲情偶寄
器玩部
109
或为菊花一朵,或刻五言一绝,或雕八卦全形,只须举手一按,现出无数离奇,使人
巧天工,两擅其绝,是自有香炉以来,未尝开此生面者也。湖上笠翁实有裨于风雅,
非僭词也。请名此物为“笠翁香印”。
方之眉公诸制,物以人名者,孰高孰下,谁实谁虚,海内自有定评,非予所敢饶舌。
用此物者,最宜神速,随按随起,勿迟瞬息,稍一逗留,则气闭火息矣。雕成之后,
必加油漆,始不沾灰。
焚香必需之物,香锹香箸之外,复有贮香之盒,与插锹箸之瓶之数物者,皆香
与炉之股肱手足,不可或无者也。然此外更有一物,势在必需,人或知之而多不设,
当为补入清供。夫以箸拨灰,不能免于狼藉,炉肩鼎耳之上,往往蒙尘,必得一物扫
除之。此物不须特制,竟用蓬头小笔一枝,但精其管,使与濡墨者有别,与锹箸二物
同插一瓶,以便次第取用,名曰“香帚”。
至于炉有底盖,旧制皆然,其所以用此者,亦非无故。盖以覆灰,使风起不致飞扬;
底即座也,用以隔手,使移动之时,执此为柄,以防手汗沾炉,使之有迹,皆有为而
设者也。然用底时多,用盖时少。何也?香炉闭之一室,刻刻焚香,无时可闭;无风
则灰不自扬,即使有风,亦有窗帘所隔,未有闭熄有用之火,而防未心果至之风者也。
是炉盖实为赘瘤,尽可不设。而予则又有说焉:炉盖有时而需,但前人制法未善,遂
觉有用为无用耳。盖以御风,固也。独不思炉不贮火,则非特盖可不用,并炉亦可不
设;如其必欲置火,则盖之火熄,用盖何为?
予尝于花晨月夕及暑夜纳凉,或登最高之台,或居极敞之地,往往携炉自随,
风起灰扬,御之无策,始觉前人呆笨,制物而不善区画之,遂使贻患及今也。同是一
盖,何不于顶上穴一大孔,使之通气,无风置之高阁,一见风起,则取而覆之,风不
得入,灰不致扬,而香气自下而升,未尝少阻,其制不亦善乎?止将原有之物,加以
举手之劳,即可变无益为有裨。昔人点铁成金,所点者不必是铁,所成者亦未必皆金,
但能使不值钱者变而值钱,即是神仙妙术矣。此炉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