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倾注了他对人间,对山川草木的情感。他的散文作品是情景交融、万物含生的图画,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作品篇幅虽不长,却有着构思缜密,脉络清晰,独具匠心,融情于景的魅力,一字一句反复推敲,却绝不擅用晦涩造作之语。他徜徉在自然大美之间,用自己的感悟描绘着自然景物,表现着景物中的一花一叶,勾域着他眼前、他心中富有美感的对象。他把握住了生命美妙动人的时刻,他擅长捕捉自然天真,浑然天成的脉动。他的《绿》是水的绿,草的绿,少女的绿,更是生命的绿;他的《荷塘月色》写尽了不平的心绪中,月色下的清幽宁静;他的《匆匆》是心灵的飞翔、生命的节奏和生命游丝般的脚步,以及无可挽回的无奈。1932年8月22日,他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以同题各自写下了不同风格的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时,正值“五四”之后的低潮,很多知识分子在迷茫徘徊,面对秦淮河温柔明丽的微波,朱自清干枯的心田得以慰藉,但同时,更加重了他内心对于世事艰难的忧患。其心中的哀愁与情、景相互交融,文笔简练,典雅清新,纯净优美。该文中诗的韵味,画的意境,随着秦淮河的柔波,以及朱自清不宁的心境缓缓流淌,一直流到人的心里。
朱自清散文中的比喻运用得炉火纯青,《绿》用比喻细腻地写出了梅雨潭瀑布的美质与色彩,文字的刻意求工,显示出朱自清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而他非凡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月色下的荷花被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荷花淡淡的清香又被喻为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其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表达香气的轻淡,其通感手法准确、形象而奇妙。
展开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