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人的精气神
傅恒
省作协的同事很能干,从全国各地请来几十位有头有脸的作家,开启了一次认知简阳市的活动。绝大部分人接触现实后,都有想法要表达。我告诉自己,必须比别人多写一点,因为这次看的是我的家乡,我要没有更多想法,至少是不正常。
雄州是简阳的又一称呼,史料记载从宋朝沿袭下来。两个称呼同时用,让人想到古白话文的常用语,“姓甚名谁字什么”,别有一番格调。这个称呼会提醒简阳人,回看从1300多年前走来的那一长串脚印,蜿蜒深浅,色彩斑斓,能从中读出自豪,读出眼界,读出想要做出点什么的气魄。
我把这,作为解读家乡的一个点。
家乡人不简单,让我有幸亲眼见到简阳由陈旧变得崭新,特别是近些年,仿佛一夜之间,一个打扮好的新娘被推到世人面前,华丽得令人惊叹:这还是昨天那一位吗!
由于本次活动祭拜了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及两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的简阳籍作家周克芹,参观过程中,总有人用写文章来比对地方的发展。二者确有相似之处:写什么很难选,选定后,如何写又是一遭史难的题。
东城新区是简阳市的开卷之作,沿江景观带和鳌山森林公园之间,镶嵌着各式现代化建筑,一副大都会气派。规划馆内,构思出尚待完成的绛溪河片区、葫芦坝片区……正在散发令人期待的光泽。外地来的客人不知道,作为简阳人我很清楚,这一大片空间,在本世纪初还是原始乡村状,站在老城区,越过河滩上茂密的芭茅林望过去,庄稼起伏,阡陌纵横,民宅凌乱。变化迅速得令人来不及调整记忆,闭上眼,依然是熟悉的旧貌,睁开眼却满目陌生。这种新旧场景交替出现,是影视常玩的手法,但出现顺序相反,越发显出现实的强大。
从颠覆记忆的新城区走出去,几十公里绿水青山不断,完全不是过去印象中的斑秃荒坡。变化的农村中,出现两个新亮点:贾家菠萝村和平泉荷桥村,其展示的人文关怀和不曾有过的务农方式,都是当下农村最需要且极有前途的新路。如同写文章倡导创新,概念谁都知道,要真正拿出可操作的实体,才算得上真本事。简阳历史上曾有一个颇具好评的驻守长官,即蜀汉时期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的简雍, 《三国志》和《咸丰简州志》都称他做了不少令民众拥护信赖的好事。这些记载看似指向人,其实是表达民众的愿望,换成今天的话来说,是民众渴望有人领着大家走向更好。这个领头者既包括官员和善于创造的企业家,也包括民众自己——自己的求新意识及行动。
雨中参观的天府新机场属于震撼级别的项目。雨天的好处是洗涤了平时的喧嚣与繁忙,让我们清晰领略到宏大场面与超越想象的构建。这个被誉为目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机场,交通网络从空中、地面、地下立体交叉。机场的数字化创新程度,以及规模和创意,大多是当今人首次见识到。正如此,才更加令人透过震撼来思索,世界一流的庞大机场为啥独独落户雄州简阳?
别的不说,单是要将几十平方千米的丘陵推成平地,也不是一个简单工程,决策者做出这样的选择,必然有值得做的理由。这个理由,应该与简阳本身有直接关联。
即使不过多查阅史料,单凭健在的亲历者回忆,也能证实若干年来,简阳人一直在探索,在创造,在努力领跑。
简阳曾经是四川省重要的种植棉花大县。从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简阳种植棉花的面积,每年保持在全省植棉总面积的11%一21%之问,亩产也名列前茅,是颇具影响的“棉都”。省农科院为此专门在简阳设棉花研究所。自有相关史料以来,包括《乾隆简州志》《咸丰简州志》《民国简阳县志》都对简阳人改进棉花种植,改良更新棉花品种,防治棉花病虫害等等艰苦细致的努力,有过记载。一些本地从事此项业务的佼佼者,也因棉花进入人们的记忆,如同另一种“著名作家”。尽管后来随着改革大潮,农村产业结构变更,风光近百年的“棉都”简阳,逐渐淡出棉花种植大县的行列,但简阳人的探索、领跑意识,却很难从人们脑子里消失。
棉花只是其中一种,简阳人从来不盯住某一样发展,它曾借助本地的气候、土质等元素,在种植上有过多方面的成就,接纳并探寻过红花、烤烟、甘蔗、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从当今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思路看,成败不应是考量作为的绝对要素,最值得关注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进精神。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