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申伟光谈艺录(2)(精)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16641828
  • 作      者:
    作者:申伟光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申伟光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居士。

  作为艺术家,先生14岁立志,无论是油画,水墨画还是书法,先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尘脱俗,自成一家。40多年的创作实践,真真切切地印证了他坚定的精神力量和高贵的心灵境界,先生非凡的艺术成就已足以在当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作为居士,先生1990年开始修学佛法,吃素,念佛,受菩萨戒,行菩萨道,上求下化。2007年在学子的请求下,先生更是发大愿心,以带弟子的方式,课徒授艺,传灯破暗,续佛慧命。在我心中,先生慈悲,清净,一尘不染,以一颗诚心诚意的赤子之心,践行着菩萨艺术家的六度之行。

  本书即是由先生学生根据先生上课谈话录音整理而成,先生以艺载道,弘扬佛法,在五浊恶世当中,以慈悲的愿力,洗涤我们的心灵;以智慧的光辉,点亮我们的心灯。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艺术家最终的归处又在哪里?

  我想,先生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伟大不朽的作品,先生悲心切切的谈话背后,彰显出的是先生所背负的愿力与担当!也是一个真艺术家与真修行人的担当!亦是先生坚定的道心与四弘誓愿的真实写照!先生用自己长年累月的付出与行持,走出了一条真正的艺术家的解脱之路。

展开
作者简介

  申伟光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开始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

  2007年发心弘扬佛法,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一)》《申伟光谈话录(二)》《申伟光谈话录(三)》《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申伟光书法作品集》。

展开
内容介绍

  申伟光先生的艺术一直是难以阐释的,他深厚的修行体验、独特的艺术图式、深奥的艺术内涵,以及超脱的艺术境界,使许多人在看了他的画作后,都希望听听他本人来谈谈自己的艺术,包括我们这些跟随他的学生,也一直怀着这种期待。缘起于此,先生专门在课堂上,以热情而真诚的态度,谈到了自己每个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根据先生的谈话录音整理成册,并配以作品图片,是为《申伟光谈艺录二》。

  从艺术家到佛教徒,从知识分子的理想性生活到虔诚的信仰生活,他从一个峰顶攀向另一个峰顶,他的艺术也由此而呈现出一座座的“妙高峰”!从黑暗到光明,从缠缚到解脱,从悲痛到欢乐,大死大活,他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临界点,生命境界完成了一次次的转化, 终,他绽放出了生命中的“吉祥之光”,开出了心灵里的“喜乐之花”。艺术家的精神导归何在?他用生命铺成的求索之路,必将给未来的前行者带来启示。

  很少有一个艺术家像申伟光先生这样明确地守持自身的愿力且不渝地前行,身处“世界暗夜中的暗夜”,他寻觅于真理和艺术的国度,手中未持锡杖,心上却披着袈裟,始终在黑暗的途中追寻着光明前行,就如同他的名字!

  任何的世俗的压力和诱惑从来都未曾干扰到他的抉择,任凭世态的变幻,愿做一支逆风中的蜡烛,他,早已在自己内心之中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未使他留恋和执着,他又潇洒地朝着“菩萨艺术家”的方向“独自去成为”。逆风中的蜡烛,不仅仅是要克服雨雪和风暴,还要努力完成一种“照亮”。无论外在的姿态是入世还是出世,他始终在积极而精进地行持着菩萨的四弘誓愿,他从事艺术的目的早已和这一弘愿融为一体。

  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愿所有读到此书的读者们,都能共先生有缘,我想,这就是先生的愿望,也是我们编辑出版此书的初衷。

展开
精彩书摘
  大悲心
  最近大家在一起练习写书法《悲心》和《大悲心》。通过写一个词或句子,看能不能把你的感受写进去,能不能把这个词或句子的精神、味道呈现出来。我们写一个词或句子,不是写一天、两天就完了,要连续写一段时间,要不断地体悟、体会。你的心能静下来,就不会是浅层、表面的一种状态,这样容易体会更深,收获更大。
  展板上挂的是大家写的《悲心》和《大悲心》。有大人的,也有小孩的,最小的是9岁。大家对大悲心都有所体会,很多人写的书法还是比较有味道。这个味道有艺术性在里边,艺术性来源于这个人没有太多的知见,没有太多的制约。可能他相对也比较放松,在写的当中自然就这样写了。太过计较、太过执着都写不好。
  书法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现在的境界。比如一个外向、张扬的人,他进步的时候,往往去追求内秀、柔软的东西,这说明他现在身心柔软了,所以他不想写那么张扬。
  你的书法能不能写出更深的味道就看你的修养了。你写得好的话,这个“悲”字能寄托很多很多精神。通过这个字,如果你能看到里边的悲、里边的苦涩,那墨点的感受、气息就会像泪点一样。我们很难把一个东西直接表达清楚,艺术就是一个气息。书法打开以后,这幅表达的是欲拔众生苦那种愿力,劲头非常足;那幅感觉比较憨厚、稳重,真心想实实在在帮助众生,等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怎么能表达出你当时的那种境界、那种精神?比如写这个“大”字的时候,一笔道下去,整个宇宙就是个“大”字。这个“悲”也是,底下这个“心”充满整个宇宙,你真有救度众生的大悲心,才能把地狱里边的众生救拔出来,你的心胸和愿力要广大。真有那个愿力,你写出字的气量和笔画的力度就会加大。
  所以,你当时的境界、当时的状态能不能跟大悲心这个境界融为一体,这是你能否写好《大悲心》的根本。如果你的境界到了一定程度,你自然就能把《大悲心》写出味道来,自然就会写出那种愿力。所以,你必须具有大悲心,才能写好《大悲心》。你这个人的品质越高,写出书法的境界就会越高。反过来说,你不是具备大悲心的人,你的书法技巧很好,笔墨功夫也很好,但是你绝对写不出大悲心那种境界。你写的《大悲心》也绝对呈现不出欲拔众生一切苦难的那种精神。一个具备大悲心的人,他才能写出大悲心真正的精神和愿力。
  当然每幅《大悲心》可能会有所偏重。比如这幅字可能更偏重救度众生的那种决心和力量,那幅可能写得比较苦涩。比如你对众生的苦难,更多地是带有一种怜悯心,那你笔道的点可能就会变成了一种从心里边流出的泪。所以,不同的境界会对应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觉,它会自然融到字的结构、字的笔画里边去,不是你想写出什么境界就写出什么境界的,是你在写的当中的一种自然流露。
  书法写得多了以后,自己的性情、自己的特点能从字里反映出来。如果你写的书法跟你的境界、你的性情没有关系,或者写得不像你,这说明你没有真诚地去写,或者你的书法技巧太生疏,不能有效地表达你的境界。所以你得多练习,你得能顺畅地表达自己。
  写书法最后还是一个境界上的事。书法跟人格、跟人品真是连着的,这个骗不了人。让你们写《大悲心》,就是希望你们真正有大悲心。
  你觉得你有大悲心没有?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大悲心?有大悲心才能生佛心,我们见到别人苦、见到别人受难,我们要生起怜悯心,要生起悲悯心,要生起救拔的心。所以,说得低一点的话,我们要把情感融进写的字当中。
  这段时间大家练习写书法《大悲心》,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进步,我看了以后也很高兴,说明大家都在用心练习,下面我们看看大家写的书法。
  第一幅写的是《悲心》,这个《悲心》的结构比较松散,整个纸张比较大,但他写得笔道很细,在这里边就感觉比较空灵,好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中有两个字出来了,虽然他没写那个“大”字,但是这幅字反而能感觉出有大悲心的胸怀,用这个方式就把大悲心的精神呈现出来了。而且这两个字本身还有变化,“悲”字的结构整个是往外扩散的,“心”字是聚的。一个散一个聚,一下把心情的变化在字里边就呈现出来了。悲心就是要有种愿力,就是要集中下来,想救度苦难众生,使任何苦难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的那种心情、那种感觉,通过这幅字能反映出来,所以我感觉这幅字非常好。
  下面这两幅字是把纸给揉了,揉搓了以后,这个纸就会出现很多褶皱。这种感觉就让人感觉悲心切切,到一定程度感觉心碎了一样,从心里上有一种揪心的感觉。我们众生这种烦恼、痛苦是打结的,疙瘩越打越多,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所以才产生痛苦和烦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揉这个纸跟我们想表达的悲心的内容就吻合,这个纸揉得就有意思。
  第一幅字是用浓墨写的《悲心》。而且字写得比较凝重,因为他揉了纸,所以在写字当中自然就出现了飞白。这个飞白就又会产生苍茫、苦涩和痛苦的感觉,又加深了这种精神的表达。所以,我觉得这个味道比较好。
  第二幅字还是这种揉过的纸,但字变化成了淡墨,这个淡墨我觉得也别有一番味道。这种感觉跟上幅字的感觉既吻合又有所区别,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同样是揉了纸,这个淡墨会产生悲心里边又增加了很大的慈心,增加了很大的爱惜心。有爱心的时候你就不会随便地拿它,你会轻轻地摸、轻轻地拿,爱惜的时候你的柔心就出来了,你会用柔软的心去对待众生、对待世间的物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淡墨就把慈心的东西又增加到里边去了。实际上,悲心本来就是有慈心的。
  下一幅用小字写的《大悲心》,字的笔道比较细,像筋骨一样,这里边既表达了欲拔众生苦的愿力与意志,同时也包含了众生在苦难中那种挣扎、求救和宁死不屈。因为我们写的字本身就是“大悲心”,而这种内在的悲心精神,透过笔道不同的力量,就会在书法中显现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位同学写这三幅字是进入了角色,只有进入了角色才能写出这种感觉。当然,我们也希望他在书法内在的修养上、笔墨功夫上更好地提高,这样这几幅字会写得更好。
  我们在练习写《大悲心》,一定要进入角色,我们在写的当中,在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当中都要恭恭敬敬。只有恭敬、谦卑了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这个心态要摆好。
  这是另一位同学写的三张《大悲心》,大家能感觉到,笔画都比较粗、比较笨拙、比较厚重,写得都比较庄严、深沉。这又是一种表达。通过这个字你能感觉到这个《大悲心》是发自内心的、是真的。能感觉到写出这幅字的人比较真诚,感觉是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地想拔众生苦,这里边的真气比较浓。所以,墨用得也浓,字写得也笨,字在布局里边占的面积也大。感觉是真诚的大悲心,这个气息出来了。所以,用笔用得比较笨,在这幅字里边正好是恰到好处,正好弥补了他书法功底的不足。如果书法功底更好一点,笔墨功力能再高一点的话,这幅字会更精彩、更感人。现在是精神有了,感觉有了,但是不过瘾,缺内劲,这个内劲需要去苦练。
  对众生的苦难,对地狱的苦难,如果理解比较深的话,你就会流泪,同体大悲那种情怀你就能感觉到。如果你有这种悲心,你写《悲心》就能写出那种欲拔众生苦难、欲救地狱众生的精神。地狱众生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你那种心态就不一样了,你就不会写得很轻松、很随便,你根本上那个愿力就起来了。所以,你写《大悲心》时,会对大悲心有更深刻的体会,对大悲心精神的表达也会更深刻。
  下面这几幅字是几个小孩子写的,一个八岁,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这三个小孩的字进步很大。三个小孩写的字都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特点,而且特别明显。
  一个写的字很大气,有点张扬的感觉。这个“大”字的笔画一下就写出去了,字的笔道都是往外跑的,说明他有率性的东西。虽然他还很小,写得也比较规矩,“大悲心、大悲心……”四个“大悲心”连着写,这就有一种强调感,他刚才自己也说了,写的当中能体会到不忍众生苦,这个非常好,能感受到这一点就不简单。
  另一个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字,字里边有含蓄的一面,这说明她骨子里边有书卷气,有很多淑女的气息,有秀气的一面。
  最后一个年纪最小,他写的《大悲心》我觉得比较自然,他有一种体会,就是想把字写得像泪点一样。我讲过,你真有悲心的话,写出的墨点就像泪点一样,从心里边流出来的。刚才他自己也讲了,想把这个《大悲心》写得柔顺一点。我理解他的意思,他有慈心出来了,他认为众生太苦了,想去爱护众生,想去帮助众生。所以他看到众生苦难,看到人的生老病死,他心里就想哭,就想掉眼泪。
  所以,虽然孩子们还不是很大,但是他们都是佛弟子,每天都诵经、念佛、修行,他们内心深处是有这种大悲心的,他们能体会到,所以才能写出这种感觉来。这个就很重要。你已经和大悲心的内容、这种精神内涵有一定的相应。这跟你临帖不太一样,起码你有这种体验了。我想写一个句子,想写一种感受,你练得多了以后,你就会跟这个大悲心的精神内涵相应,这是非常重要的。开始可能写得很苦、很悲。慢慢在写的过程当中,你的胸怀就打开了,太多的众生需要度,这个体会会越来越多。体会比较深刻的时候,无形当中,你的字、笔画自然就会发生变化。等你写完以后,过一段再看,你就又有一种感受,这样来回写你就进步了。写完以后,你再去看是好是坏,写的时候就是很投入地去写,根据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去好好写。
  写书法就是直接凭着感觉去写,写的当中你就会有一种感受和体会。比如这张字我觉得写得不错,虽然这位同学刚开始练书法,但我觉得起码这个气息有,有悲心这种味道和感觉。像那个“大”字,那一撇,能感觉到有发大的悲心去救度众生、心量要大的那个意识。下面这个“悲”字写得比较小,感觉是往里收的,同情、怜悯的感觉,所以这个“悲”字自然就收缩了,这个“心”字自然又放大了,她这也是无意识就写成这种感觉。“大”字大,“悲”字小,“心”字又扩大了。有时候写字你回头看,会发现你的悲心在你的书法里边会自然流露出来。你有多大的悲心,在书法里边就会流露出多大的悲心的能量和精神,这是自然的。
  这一段我们大家来共同练习写《大悲心》,实际上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我们通过写《大悲心》,要生起惭愧心。虽然要写出大悲心这种精神来,但我们更要反问自己,我们到底具备不具备真正的大悲心?我们有多少大悲心?如果你在写的当中,你感到自己确实大悲心还不是很具足,对众生的苦难,对生生世世的父母在地狱里受苦受难你麻木不仁,对世间的五欲还是舍不得、放不下,我们自己还是有很多的贪嗔痴,如果你能生起惭愧心,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我们大家还不完全具备大悲心,所以我们才学习写这个《大悲心》的书法。这是我们写《大悲心》很重要的一个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大家在这个点上都还不行。这就是我们末法众生骨子里边还是我慢太重。你越谦卑、越有忏悔心,你自己的出离心就会越坚定。你想救度所有众生、想拔众生所有苦难、想代众生苦,你的菩提心大,你的真心就会显现。你真心出来以后,你的书法自然就会写得很好。所以,写书法完全是心地上的事,是跟你整个境界完全连在一起的。
  所以,怎么才能写好《大悲心》?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没有慈悲心的人是不可能写好《大悲心》的,怎么写也达不到那个圆满的状态。你必须是具足大悲心的人,你才能写好《大悲心》。一幅书法作品就是艺术家人格的自然呈现,你境界的高低看得一清二白。所以,我希望大家这一段时间都好好去写这个《大悲心》,好好去体会,争取都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
  你们体会体会我写的这几幅《大悲心》。这幅是去年写的,这幅是今年写的,另两幅是前两天刚写的,每次写的味道都不一样,只能代表一个方面。
  先看这幅字,整张六尺宣纸,铺天盖地地全是“大悲心、大悲心……”,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不同的感觉连续地写。它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写完以后,你对大悲心的不同的感受,在整幅字里边就呈现出来了。写这种书法,不管多长时间,就是一鼓作气把它写完,你的感觉就会出来。当时我写完以后,感觉还有好多感受没写完,所以我就接着写了这幅《真心》。原来我讲过,心真一切真。你写《大悲心》,必须真心现前,你才能把大悲心的精神写出来。
  下一幅《大悲心》大家看了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胆量很大,整个四尺宣纸就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如果味道写得差的话,这个字就没法看了,会感觉太轻了。所以写书法的人首先一定要进入角色,要自信。当时情绪来了,就觉得大悲心里边还要有很多的慈心,光悲还不行,还要有智慧。光有悲心想救度别人,你没有智慧、没有慈心、没有方法,你救度不了别人。所以,这个笔道很自信,写下来以后,每个点、每个笔画自然会有一些味道在里边。这个味道是你自然发生的。这样的话,你的笔画里有内在像筋骨一样的那种愿力,虽然笔道细,点的点也小,但是味道很足,它给人感觉不简单,里边有精神内涵。纸的左下角题个小款。题款是集中的,这样疏和密又形成一个对比,增加了“大悲心”的空旷感,这样就更感觉“大悲心”这个字充满整个空间,充满整个宇宙。
  作为一个艺术家,第一是真诚,第二是率性,什么样的境界就写出什么样的字来。如果感觉写得不好,感觉自己境界有点问题,就要马上忏悔,想法使自己进步。如果通过写书法,发现自己功力不够、修养欠缺,马上去学、去练。如果感觉笔道沉不下去,笔道功力不够,那你就好好去练练篆书等各种字体,增加自己的修养。如果写的字过于笨,没有灵性,你可以练练隶书之类的字,你要敢于正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第一条件,你必须是个真实的人。如果一个人活得不真实、不真诚了,那什么问题都没法解决。
  所以,我们通过修行,通过学习艺术,真正达到真诚心以后你就成就了。心真一切真。写书法绝对是心地法门,是修你这颗心的,如果你是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你写《大悲心》肯定写不好。因为你的人格、品格、精神气息跟大悲心的精神不吻合。虽然我们是自私自利的人,那就更要写《大悲心》。通过写《大悲心》,了解我们有自私自利,知道我们是自私自利的人,知道我们自己不是一个真正具备大悲心的人,我们就会生起惭愧心,就会更努力去好好从事艺术,更好地去修行。把自己一个自私自利的心,变成一个有大悲心的人,这是我们的目的。
  你看我写的这几幅《大悲心》,有一幅“心”字就写得比较大,当时那个情绪就是自然的,悲心越大,你的精神内涵才越足,自然把“心”就写大了。有一幅“心”字就写得很小,它感觉就更真诚、更集中、更有力量,它有那种精神在里边。
  包括这个“悲”字,我把小横都写成点了,你就看这些点,它就有很多的变化。有些点是表达悲心那种力量和愿力,那个点就像凿到石头上或者铁上留下的印记一样,那个点点得很扎实,代表悲心的愿力。有些点,点进去跳出来了,你感觉是人出现了悲心以后流下的眼泪,掉在大地上溅起来的那种感觉。同样的点,你看有些点拉长了,有些点已经很夸张了,这个也能表达悲心像血、像眼泪一样在流淌,就不是一滴的感觉了,是滴滴的泪水。我说的意思是它的内涵应该是这种感觉,不是你把那个点拉得越长越好,你具备这种情怀的时候,在写的当中自然就有所变化,内涵在里边会呈现出来。
  写“大”字也是一样,不是这一撇一捺越长越好,有意识过分地夸张就是假,就是不真诚。感觉是虚伪的、狡猾的,就表达不出那种真诚。因为一切真心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生发的。过大地夸张,无意义地夸张,正好跟真诚的东西是相反的。
  我们往往容易学形式,学这些表面的东西,其实这一切的形式、表面的东西都是跟你内心是吻合的,只有吻合、一体的时候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才是合理的。这就是智慧和意识的区别。我们要依智不能依识。识都是妄想心出来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我们练习写《大悲心》,越写我们的心胸越宽广,越具备大悲心这种精神和内涵。通过写《大悲心》,我们自私自利越来越少了,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书写《超凡脱俗》,使我们一个俗人、自私自利的人,慢慢俗心越来越小了,变得越来越高贵了,这是我们的目的。不仅书法艺术成就了,我们人格也提升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学会选择不同精神内涵的字、句子或者书法来对治,改掉我们的毛病,去掉我们坏的习气。一个软弱的人,一个不敢担当的人,那就写《直心》,把笔道拉直了,要顶天立地!多去练习这种精神,滋养自己的心灵,使自己从一个软弱的人变成一个坚强的人。
  艺术不是聪明,艺术是智慧。聪明就会变成很多小花样,会想出很多小点子,这样没有深度。刚才我讲了,艺术是心地法门,必须有深度,越老实的人、越诚实的人、越憨厚的人,他容易搞出好艺术来。那种太聪明、点子太多的人,容易搞出花样,真正感动人的东西出不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多向古今中外那些大师学习,像中国的石涛、八大山人、范宽等等,对他们那些艺术精神多去体会体会。像西方的梵高,他有种真诚在里边,只有真诚的艺术才能感人,艺术不感人就没有它的魅力了。所以我们要想修行,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心性,外界的诱惑、干扰非常大,我们要想法提高免疫能力,才能很好地修持。
  我们天南海北跑到这里干什么?就是来这学习艺术、修行来了,来了脱生死来了。不能把精力都用在意义不大的事情上。慢慢地我们每天的修行都在六、七小时以上,我们闲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学佛和不学佛完全走的是两条道,不学佛的人走的是六道,当皇帝也好,当艺术家、老板也好,也出不了六道。我们既然都是皈依的三宝弟子,我们是扭过头来成佛去的,我们求的是智慧,求的是心灵的健康,求的是一种圣洁,死了以后要给尘世间留下一股正气。官位、权力我们一概都不要,全部放下。所以,我们没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就要避开这种影响,不然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受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好不容易十年的修行就会受到干扰。
  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定要跟我们的愿力彻底吻合。我们的愿力十年前就讲得很清楚了,就是传承艺术精神,传承佛法,传承六字弘名。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广结艺缘,广结善缘。我们不会在世间法的贪嗔痴里去争,更不会争名争利。现在就是忧道不忧贫,你真有道心,条件再艰苦,照样会好好修行。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心,他有一千个理由不修行,他也不想向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这些人都能当一个雪人,站在这一尘不染,整个北京有成千上万个这样一尘不染的人,都有殉道精神,都留下舍利子,你看对众生是不是有很大的感染力?所以,度人不仅仅是去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度人是自己有了这个本事以后自然会闪光,自然会影响别人,自然会感化别人。现在的众生都自以为是,贪嗔痴慢非常厉害了,所以必须是榜样的力量才能感化别人。
  你们都有这种体会,一般人三年、五年才能被感化。所以,提高自己的修行很重要,以自修为主,自修就是帮助众生,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一体的。一个真念佛人四十里光环,这四十里的人都受益,不用你去天天劝他,天天跟他打交道。一个人真成就了,才能真正地度人。所以你的艺术作品要是真的搞得很好,你的艺术在世界上传播,很多人就会通过你的艺术而得到心灵的安慰,使自己的境界得到一种净化。所以,我们要在根儿上、在真事上多用功,不要在面上做太多的事情,消耗自己。
  2017年10月1日(录)
  ……
展开
目录
大悲心1
上苑雪景28
从黑暗到光明54
画为心声75
树108
心中之画126
吉祥之光153
写书发也是一种心灵修炼16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73
生活和艺术要融为一片183
艺术就是灵魂滋养灵魂191
创作从内心升起210
敞开心灵获得光明228
自己寻找自己248
附录一:申伟光先生作品257
附录二:学生作品345
后记3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