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新型构式的语义认知研究/语言学博士论文文库
0.00     定价 ¥ 49.8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6859561
  • 作      者:
    作者:陈文博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语言生活(尤其是网络语言生活)日趋普遍化、流行化和丰富化,语言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而语言研究的重要使命在于,语言作为一个富有生命的存在系统,其历史性的重大演变,也都是从一点点微小的变化开始集聚的。本书从细微之处分析语言、研究语言,提出了自己的对现代汉语新型构式语义的认知和理解,条理清晰,读之令人受益匪浅。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文博,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修辞学。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教材和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以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将当代现实生活语言与汉语语法研究相结合,特别注重语法与修辞互动关系的考察,在大规模网络论坛和新闻标题语料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对现代汉语六个新型构式提出了新的认识,对现代汉语新型构式的共性特征和形成机制也提出了新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从近年来现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语法修辞现象入手,介绍本研究所关注的对象与基本问题、本文题旨与选题价值,并阐述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
第一节 本文关注对象与基本问题
近年来,在人们的实际语言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与现代汉语传统语法不同的、在句法和语义规则上都含有修辞特性的特殊语法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语言结构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涵的匹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们的语义结构有了新的用法。本文所关注的对象就是现代汉语中新兴的,在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的结构体(包括新兴的词、短语、单句、复句),我们将其统称为新型构式,主要选择了以下六类:
第一类 “最+NP”构式
(1)七大“最中国”主题乐园:竞现中国特色(网易,20091111)
(2)本报“全媒体”报道团为读者奉献两会“最新闻”(《上海证券报》,20100302)
(3)温家宝答问之“最语言”: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新闻中心-中国网,20100314)
第二类 “被+X”构式
(4)毕业生发帖“被就业”顿成网络流行语(《南方都市报》,20090717)
现代汉语新型构式的语义认知研究
(5)质疑:广铁取消13对慢车 群众担心被高速(新浪广东,20091227)
(6)高三生“被自愿”捐钱补课 每周只休半日(《广州日报》,20100125)
第三类 “有一种X叫Y”构式
(7)有一种爱叫坚守——建始县农妇贴心照护瘫痪丈夫25年(中国新闻网,20110318)
(8)有一种流感叫“用工荒”(网易,20110219)
(9)有一种涨价叫“满足身份需求”(《中国日报》,20101214)
第四类 “V的不是A,是B”构式
(10)温总理驾驶的不是拖拉机,是“民心”(商都网,20100617)
(11)大超市菜价低过农批市场 卖的不是菜,是人气!(《中国日报》,20100810)
(12)带30多本证件应聘遭拒 哥掉的不是证件是信心(QQ,20100723)
第五类 “X向左,Y向右”构式
(13)爱情向左 婚姻向右(搜狐,20150731)
(14)全球货币政策:美国向左 世界向右(《中国日报》,20141115)
(15)足球向左,道德向右(《中国日报》,20140626)
第六类 “且X且Y”构式
(16)驾照自学直考,不妨“且行且完善”(《新华日报》,20151211)
(17)漫漫春运将启程 旅客且行且小心(川北在线,20151225)
(18)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且走且享受(《中国会计视野》,20141229)
我们选择上述六类新型构式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它们自身具有的特殊性——新奇的句法结构、新颖的语义内涵、新鲜的语用功能。从结构形式上看,这六种新型构式均与传统构式的句法结构有着相异之处;从语义内涵上看,这六种构式类型都带有不可推导的新构式义;从语用功能上看,这六种构式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了独具的修辞特性。
上述汉语新型构式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1)新出现的六类新型构式各自所表达的语义内涵是什么?这些意义是如何得来的?(2)新型构式与传统构式之间有无关联?二者相比,新型构式有哪些个性和共性特征?(3)近年来如此流行的新型构式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新型构式的形成,一定有其独特的认知机制,那么,是怎样的认知机制呢?(4)新型构式产生的途径有哪些?我们尤为关注的是这些新型构式的产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演变有着怎样的影响?其形成机制对现代汉语语言结构系统内在规律的探寻有着怎样的作用?
第二节 本文题旨与选题价值
本文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以构式语法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结合现实语料(包含语境信息),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现代汉语新型构式形式和语义的匹配机制,挖掘汉语新型构式形成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动因,从“语法—修辞—语法”的角度去揭示语法与修辞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为探求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系统演变的内在规律寻找途径。
汉语新型构式是指近年来产生的,在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的结构体(包括新兴的词、短语、单句、复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新出现的一种句法和语义规则都含有修辞特性的特殊语法现象。我们认为,对新型构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深化对汉语“新型构式”及其与“传统构式”关系的认识。目前汉语学界对“新型构式”的研究与对“传统构式”的研究相比显得十分薄弱。有些学者认为新兴的结构是“非常规”语言现象而忽略对其进行研究,更多的学者是从语言异常搭配的角度去看待某一新兴结构的。在以往的文献中,尚未见到对新型构式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论著。但是透过前人的研究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结构层出不穷,新兴的语法现象已经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如彭咏梅、甘于恩(2010)的《“被V双”: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卢英顺(2010)的《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等等,他们都是在介绍新结构的同时与传统构式进行了对比。可见,现实语言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型结构也在促使人们开始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通过对新型构式的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汉语“新型构式”及其与“传统构式”关系的认识。
第二,有助于深入挖掘汉语句法语义整合的机制,深化对汉语句法结构规律的认识。同其他语言表达形式一样,新型构式的出现是新兴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其认知心理和认知基础。新型构式的产生,反映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新视角。我们认为,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新型构式的产生和流传有很强的解释力。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意义是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心理过程中被动态地建构起来的。新型构式所拥有的无法从构成成分和成分间结构关系推导出来的整体意义,是依靠一定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机制产生的。因此,我们将新型“最+NP”、“被+X”、“有一种X叫Y”、“V的不是A,是B”、“X向左,Y向右”、“且X且Y”结构作为“构式”整体进行研究,考察构式内部的组合,并且考察这些构式可能产生的超出组构成分所能提供的更多的意义。运用构式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指导,针对汉语新型构式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汉语句法语义整合的机制,深化对汉语句法结构规律的认识。
第三,有利于从“语法—修辞—语法”的角度去揭示句法与修辞的互动关系,为探求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系统演变的内在规律寻找途径。新型构式是一种新兴的,具有一定修辞特性的、句法语义规则发生了变化的语法结构。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要涉及对汉语句法语义的研究,还要涉及对其特定修辞特性的研究,因而这种研究既是语法的,又是修辞的,是对二者紧密结合互动关系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说,对汉语新型构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从“语法—修辞—语法”的角度去揭示句法与修辞的互动关系,也有助于人们深入探求汉语句法系统变化的内在规律。
第四,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整个语言系统形成机制的认识。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语言符号则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符号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不断增长的认知,必然要突破常规的语言符号之间的搭配关系,创造新型构式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事实上,新型构式从某种程度上给整个语言系统带来了活力。这种变化了的语言结构反映了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也是社会生活生机勃勃的表现,更是一个民族语言充满活力的表现。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与新型构式的产生密切相关。因而,对新型构式形成及其发展机制的研究,以一斑而见全豹,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整个语言系统形成机制的认识。
综上所述,加强对现代汉语新型构式的研究是有必要、有价值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本文关注对象与基本问题…………………………………………1
第二节 本文题旨与选题价值………………………………………………3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5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15
第二章 汉语新型构式相关研究综述…………………………………………18
第一节 “最+NP”构式相关研究…………………………………………18
第二节 “被+X”构式相关研究… …………………………………………21
第三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相关研究…………………………………24
第四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相关研究………………………………29
第五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相关研究………………………………31
第六节 “且X且Y”构式相关研究………………………………………34
第七节 本章小结…………………………………………………………36
第三章 汉语新型“最+NP”构式的语义认知………………………………38
第一节 引 言……………………………………………………………38
第二节 “最+NP”的基本结构类型………………………………………40
第三节 “最+NP”构式的语义特征………………………………………43
第四节 “最+NP”构式的语义整合性……………………………………52
第五节 “最+NP”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58
第六节 本章小结…………………………………………………………66
第四章 汉语新型“被+X”构式的语义认知…………………………………73
第一节 引 言……………………………………………………………73
第二节 “被+X”的基本结构类型… ………………………………………74
第三节 “被+X”构式的语义特征………………………………………76
第四节 “被+X”构式的整合机制………………………………………84
第五节 “被+X”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88
第六节 本章小结…………………………………………………………98
第五章 汉语新型“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106
第一节 引 言……………………………………………………………106
第二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结构类型………………………………108
第三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特征………………………………110
第四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认知基础和整合机制…………………116
第五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125
第六节 本章小结…………………………………………………………131
第六章 汉语新型“V的不是A,是B”构式的语义认知……………………142
第一节 引 言……………………………………………………………142
第二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结构类型……………………………143
第三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语义特征……………………………145
第四节 “V的不是A,是B”的构式义及其整合的修辞动因……………151
第五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1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165
第七章 汉语新型“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认知………………………177
第一节 引 言……………………………………………………………177
第二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结构类型……………………………178
第三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特征… ……………………………181
第四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认知基础………………………183
第五节 “X向左,Y向右”构式整合的修辞动因………………………186
第六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形成机制………………………190
第七节 本章小结…………………………………………………………193
第八章 汉语新型“且X且Y”构式的语义认知………………………………201
第一节 引 言……………………………………………………………201
第二节 “且X且Y”构式的基本结构类型………………………………203
第三节 “且X且Y”构式的语义特征……………………………………205
第四节 “且X且Y”构式的演变:从实体到框填………………………209
第五节 “且X且Y”构式的语义认知机制………………………………210
第六节 本章小结…………………………………………………………214
第九章 对汉语新型构式形成机制的理论思考………………………………221
第一节 汉语新型构式形成的共性特征…………………………………221
第二节 汉语新型构式的形成机制………………………………………236
第三节 本研究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243
第四节 本章小结…………………………………………………………245
第十章 结束语…………………………………………………………………246
第一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246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48
第三节 本文不足之处及今后工作的展望………………………………250
参考文献…………………………………………………………………………252
后 记……………………………………………………………………………2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