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说啊!”其实孩子什么都说了。
孩子的沉默、愤怒、自伤背后,藏着一颗很想被看见、被爱护的心。
◎你可能以为……
“还是个孩子而已,会有什么压力。”
“孩子只是多愁善感,在无病呻吟。”
“什么都不谈,孩子就什么都不知道。”
“孩子是故意特立独行,孩子气地反抗。”
“我的孩子,当然我最了解。”
这本书或许会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帮助你真正看进孩子的内心。
◎真实还原20余个发生在儿心科诊室的案例,一方面帮助读者了解真实的儿心科诊室日常,另一方面帮助读者透过这些孩子的亲身经历,学会识别压抑孩子的求救信号,在孩子“下坠”之前,稳稳地接住孩子。
◎关注三类孩子:压抑自伤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与疾病共处的孩子。解读来自孩子自身(多动症、抑郁症、孤独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家庭(单亲、离异、丧亲等)、同辈(同学排挤、校园霸凌、早恋等)、社会(性侵、对精神疾病的歧视)等方面的压力。
◎作者是儿少精神科专科医生,她的笔下不仅有专业的解析,还有无限的温柔,文字虽不煽情,却极打动人,让人忍不住一次次为她笔下的人物落下心疼、感动、欣喜的眼泪。
◎位列博客来“儿童/青少年心理”榜第30名,读墨读者4.8分高评。
(注:儿少是儿童青少年的简称)
孩子没有说出口的话,往往是最需要我们去倾听的,而这些看似没有说出口,其实已经由他们的行为表达了。
如何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看见他们的内心?谢依婷医生通过温柔的笔触,将20 余个伤痕累累的孩子的生命碎片写成这本书,带着我们一起倾听孩子们无声的呐喊,逐渐明了: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是令孩子窒息的压力;大人不理解的情绪波动、行为变化,正是孩子释放的求救信号——“请你们真的了解我!请你们好好爱我!”这样才能看入孩子受创的心,找到伤的源头,从而理解、接纳孩子,让他们更有力量地成长。
【家长的回馈】孩子的燃料,来自我们的肯定 Ⅰ
“没有人看见一个少年正在被强暴” 2
“这样他就会死掉了!” 10
“好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19
“我好怕自己做出傻事,伤害身边的人……” 28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不乱想……” 36
“如果我马上送她去医院,说不定她就不会死了” 45
“其实我也知道不该妨碍爸爸追求幸福……” 53
“有时候我真的好讨厌自己” 60
“我觉得一切都好假……” 68
“算了,我自己和自己玩也可以很开心” 78
“医生阿姨,我真的好想我阿嬷……” 85
“有时候我都觉得根本就是我来看诊……” 93
“医生,有没有办法让我更专心?” 102
“我哪有乱讲话,书上明明就是这样写的” 110
“我再也不要踏进校门一步” 117
“我在家也可以有志于学啊” 125
“妈妈,为什么你眼睛会流出液体?” 131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39
“我的孩子不可能是孤独症!” 147
“我从小数学就用背的” 155
“有人陪我玩,我好开心” 166
“是不是我太常打他,这孩子才变这样?” 173
“我希望变得更聪明,以后赚大钱,盖一间大房子” 182
“我自己是老师,结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190
“我太自私了,只顾自己难过,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197
【作者后记】 这是我的儿心科素描本 207
【出版后记】 听懂孩子的呼救 211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