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阳明心学与社会心理学  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哲学问题与知识问题
  研究的视角与路径
  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路线之争与阳明心学的个体主义 社会心理学的两种取向
  个体意识与社会
  先秦儒学中的仁礼之辩
  理学心学之争与阳明心学的个体主义
第三章  符号互动论与心物关系再定位 “心外无物”
  “心外有物”
  “心生于物”
  阳明心物关系论的另一重向度
  第四章  演化心理学与道德在世界中的位置 演化与进化
  道德心理的演化
  “无善无恶心之体”
第五章  文化社会心理学与道德意动 “未发”与“正念”
  善恶与中和
第六章  社会直觉主义与道德良知的认知机制 良知:恻隐之心与是非之心
  好恶感的误导与良知的偏差
  “律师模式”的理性与良知的自以为是
  “心即理”再反思
  第七章  心理场论与知行关系问题 知行合一
  勒温心理场论视野下的知行不一
   “路西法效应”与“致良知”
第八章  自我意识与阳明学的“第一等事”
  “学圣贤”:广义的良知与自我认同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与王阳明追寻自我认同的历程
第九章  “群际区别”意识与“万物一体”情怀
  “万物一体”
  “万物异体”
  “万物益体”
第十章  结语
  对于反驳的反驳
  哲学与非哲学
  哲学解释与解释哲学
  阳明心学再评价参考文献
附录一   社会直觉主义及其对理性主义道德心理学的批判
附录二   当代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知行合一
附录三   两种情感主义的“心学”理论
——斯洛特与王阳明比较研究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