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作者从语法化和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汉语时体问题的成果,共12篇。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综述性论文,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梳理时体语法化的脉络和体貌的理论体系,共2篇。第二类是跟时体问题相关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包括对“来着”和“在、呢”的研究,计2篇。前者是历时的研究,后者是共时的研究。两篇论文都试图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方面引入量化的分析。第三类集中讨论汉语完成体表达的一种特殊句式即双“了”句,包括2篇文章,侧重从历时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在宏观上解释双“了”句的兴衰。第四类是具有表示状态意义的结果体用法的时体标记研究,计3篇。这些标记有的从结果体发展出完成体的用法,如上古及以后的“也”;还从结果体发展出进行体的用法,如近代到现代的“着”,从而兼有完成体和进行体的用法;上古汉语的“方”在兼有前两种用法之外,还形成了最近将来时的用法。第五类是将来时的用法研究,共3篇。两篇是研究句尾“了”在完成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最近将来时的用法,一篇是研究上古汉语的“当”如何先产生义务义用法,进而产生出将来时的用法。
总序 前言
时体语法化研究的历史脉络
当代体貌理论与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
“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
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
汉语双“了”句的兴衰及相关理论问题
语序接触与北京话双“了”句的历时波动
句末“也”体貌用法的演变
“着”兼表持续与完成用法的发展
副词“方”多种时体用法的关系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
从完成体到最近将来时
“当”的情态与将来时用法的演化
参考文献
引书目录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