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量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与硬盘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旧时代的广告媒体宣传方式,已渐渐失去其影响力。本书由畅销书《战略PR》作者本田哲也与当红通讯软件LINE的制作者之一田端信太郎联手打造。书中介绍了不用广告媒体也能打动消费者的成功事例,并按照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一百万人、一千万人、一亿人、十亿人等规模来作分析,适合广大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阅读。
也许您买下这本书是想借助广告、媒体宣传产品或服务,让更多的消费者心动起来。
赞同“不再依赖”之论的人,拿到这本书也许不会认真地往下读。但翻开一页,开始阅读“序言”的人,一定是在绞尽脑汁,忖思如何依靠广告媒体来打动消费者、促进消费。
但笔者有言在先:
依赖电视、报纸、杂志等多媒体方式,或是花巨资购买广告位的方式打动消费者的想法,已经落伍了。
梦想着披上一层流行的新概念外衣,刻意用别样的书写方式(如片假名),再缀上“××营销”等字眼去吸引消费者眼球,就能带来如魔法般的利益,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梦想着每日混迹于市场的新产品有朝一日能突然变得热销起来,而不去洞察、感受消费者的心声,这如同捏造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一样荒唐。
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关于如何靠广告媒体吸引消费者,所谓攻略的书籍,只谈及营销技巧等“表面功夫”,还有连小学生都懂的所谓“本质论”。对此,笔者深感忧虑。
“不易流行”是芭蕉1在晚年为阐述俳谐的本质而提起的一个理念。据《日本大百科全书(小学馆)》记载,芭蕉提出的“不易流行”中的“不易”是指历经时代更替而能万年不变之物;“流行”是指随时光流转而不断变化之物。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真正“流行”之物, 自然也是“不易”之物;反之,真正做到了“不易”,自然也能获得“流行”。俳谐兼具静态(不易)和动态(流行)两个本质属性。俳谐视创新如生命,其动态属性,即追求创新、不断变化的流行性,恰恰是蕉风“不易”的本质体现。归根到底“不易”与“流行”实属一物。芭蕉称之为“风雅之诚”。
就拿音乐来说,最新排行榜上的流行歌曲之“流行”,与跨越时代的莫扎特、巴赫古典乐之“不易”,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对立。细细想来,也颇为有趣。
营销策略亦然。
每年层出不穷的“×× 营销”等新概念,可以与上述的“流行”对应起来。当然,“流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不过,如果只一味追逐表面的“流行”,就无法创造出“不易”的价值和经久不衰的品牌与产品。
相反,正如芭蕉所说“真正做到了‘不易’,自然也能获得‘流行’”。在营销宣传方面,我们不应该转而追求真正的“不易”之价值,即亘古不易的本质论吗?这是笔者和本田先生写此书的初衷。
我们希望读者在意识到营销中的“不易流行”,特别是“不易”的同时,来阅读本书,并能感受到有别于表面技巧和潮流趋势外的本质。
……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