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意指秦始皇命李斯所制,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小篆笔划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小篆的代表作品,有秦时刻石《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玉筋篆,笔划丰腴如玉筋的小篆。铁线篆,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小篆。
《说文部首》,十四篇,540个部首,将小篆、古籀文结合,结体规矩整齐。古代称为字原,它统辖9353个小篆,每一部和部内字体大都在意义上共理相贯,掌握了部首的意义,是掌握古汉代字义执简驭繁途径。
《六书源流歌》,是古代文学家分析当时已有汉字形音义特点而整理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中提出:“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墨宝图书编著的《篆法入门》系清代沙青岩辑,1930年周钟麟校订,求古斋印刷发行。本书根据求古斋石印本影印,是学习篆书的较好教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