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轴心时代君子人格论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190470
  • 作      者:
    作者:陈煜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煜,黑龙江省宝清县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毕业,后师从于傅道彬先生攻读古代文学博士,现工作于大连大学,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的士,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
  《“轴心时代”君子人格论》从文化源头上来追寻华夏民族高尚人格的形成,因此,生活在春秋时代未引起重视的士人如钟仪、苌弘以及介之推、接舆等便进入研究视野里,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他们都有博大而澄澈的心灵,光明正大,磊磊落落。苌弘人格、南冠人格、隐士人格、管仲智者人格、叔向正直人格、孔子的仁者人格和晋国赵氏家族的士族人格等在君子人格发展史上成为一种人格原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轴心时代”君子人格论》:
  (三)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不改革国家会陷入困境,改革会招致很多人的不理解乃至仇恨。子产对要解决的问题不回避,对不理解的非议不退缩,对重重阻力迎难而上,舍我其谁,排除万难,做出了三件功在当时,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是允许言论自由。能不能允许大家议论时政,是历史上政权存废的试金石。西周时代,召公谏厉王弭谤,就提出了著名论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弭谤,最后被流放。郑国的智者然明,看到郑国人在乡校,议论时政,就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说,“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听到议论就及时疏导,把议论当作良药。孔子用“仁”这一标准高度评价此事,“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中国历史上,面对诸多君主闭目塞听的弊政,子产不毁乡校成了人们评议政治文明的典型范例。一代文豪唐代韩愈,读了子产的事迹,大为感动,专门撰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颂古非今:“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日:‘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呼!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二是土地改革。襄公十年,子产父亲等曾推行土地改革,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把那些非法侵占的土地收归国有,被没收土地的几个家族联合起来造反,杀死了当时的执政者包括子产的父亲。二十年后,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子产执政,继续推进父亲未竟的改革。重新划分土地界限,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以制止贵族对土地的任意侵占和争夺。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一些人放言:“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子产不为所动。三年后,改革初见成效,又有人歌颂:“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们;我有土田,子产让它增产。万一子产逝世,谁来接替他呢?”五年后,子产“作丘赋”,按丘(十六井)征收军赋,一丘出马一匹,牛三头。此为古法,久已不行,子产恢复这一制度是为了增强郑国军力。但这项改革却受到国人的强烈反对。国人谤之日:“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国人不满,把征收赋税害民比喻为蝎尾之毒。增加税收,充实军饷,是为了增强郑国自卫能力,子产认为只要有利于国家,就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推行,并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改革每一步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威胁,但子产认为只要有利于国家,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自己的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了。子产的这一精神影响了很多后代士人为了国家利益,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是法治建设。中国古代虽然有禹刑、汤刑、周朝九刑,但都没有流传下来。春秋时代尚未有系统的成文法典。对于广大平民来说,某一行为是否违法,如何处罚,一无所知,全凭贵族处置。公元前536年,子产把刑法铸在鼎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叔向坚决反对此事,引经据典,认为“民知有辟,则不忌其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主要是怕平民从此可以依据法条进行争讼,不再害怕贵族特权。二十多年后,赵简子铸刑鼎,孔子也极力反对,认为“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也是考虑贵族的特权受到影响。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子产的回应是“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是针对乱世,拯救当代。这是春秋社会从礼治变为法治的艰难蜕变,尽管过程漫长,但子产敢为天下先。北魏孝文帝曾和大臣元澄探讨此事:“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竞谁?”对日:“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①元澄的回答颇有见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君子人格产生的历史语境
一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一)富民
(二)恤民
(三)刑民
(四)教民
(五)息民
(六)安民
(七)惠民
二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一)尧、舜、禹、汤之德
(二)文王之德
(三)霸主之德
(四)君子之德
三 “取乱侮亡,兼弱也”
(一)取乱侮亡的运用
(二)邾国的生存之道

第二章 君子人格产生的基础
一 城邦
二 诗书礼乐
三 理性
(一)庶人的理性
(二)神性中的士人理性
(三)人事中的士人理性

第三章 苌弘人格
一 阐发“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理念
二 发挥周史官的影响和作用
三 苌弘君子人格的特征
(一)举足轻重的股肱忠臣
(二)坚守周文化的史官
(三)抗争周王朝衰败天命的老臣
四 苌弘形象的民间叙事嬗变与士人的精神传承

第四章 南冠人格
一 威仪昭示士人命运
二 相遇战场展示威仪风度
三 威武不屈的南冠人格

第五章 隐士人格
一 美玉与匏瓜之喻
二 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三 接舆、介子推、原宪

第六章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对管仲、子产、晏子、叔向、孔子的人格研究
一 管仲的君子人格
(一)光明磊落,肝胆相照
(二)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三)察能授官,知人善任
二 子产的君子人格
(一)远见卓识,忧患长远
(二)敢作敢当,有理有利
(三)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四)博物君子,任贤使能
三 晏子的君子人格
(一)江山社稷,任重道远
(二)无党无派,保持中立
(三)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四)平易近人,推荐贤才
(五)折冲樽俎,举重若轻
(六)廉洁从政,清白做人
四 叔向的君子人格
(一)守之以信
(二)示之以威
(三)比而不党
(四)举荐贤才
(五)古之遗直
(六)谈笑讽谏
(七)安之若命
五 孔子的君子人格
(一)勇者不惧
(二)智者不惑
(三)仁者不忧
(四)诲人不倦
(五)歌咏舞雩
(六)弘毅兴继
(七)荣辱与共

第七章 士族崛起——对晋国赵氏家族及韩、魏氏代表人物君子人格的研究
一 赵氏家族君子集聚的成因
(一)高瞻远瞩,把握大势
(二)再三让贤,举贤任能
(三)诗书礼乐,赋诗言志
(四)立子以贤,重在才干
(五)求贤若渴,养士成风
二 赵氏家族的君子人格表现
三 韩、魏氏家族代表人物人格的主要特点
(一)铁面无私
(二)主张和谐
四 影响
(一)君子人格成就了赵氏家族
(二)开创战国时代养士之风
(三)赵筒子诛杀贤良开了恶劣先例
(四)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