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抉择—— 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一书介绍了当代西方哲学的*新发展以及中国哲学在美国的地位和影响,论述了中西哲学的比较和融合,讨论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本书提出了在融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哲学的新构想,指出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世界化的方向和前景。
在本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内容相关的重要论文,内容涉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传统、全球化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中国哲学的融合力量、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等内容,代表了作者在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方面的思考。
随着中西方哲学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随着中西哲学会通与融合进程的加快,不仅中国大陆的学者,而且海外致力于中国学术研究的学者,都在关注着同一个课题,那就是:正确地评估中国哲学的过去,掌握中国哲学的现在,并开拓中国哲学的未来。亦即以古见今。但同时又必须知己知彼,既借西方以了解东方,又使西方能了解东方,从而走出一条通向“世界哲学”的道路。
然而,若把“世界哲学”当作人类对世界所作的理性思考的话,那么,现在的“世界哲学”并非是一个具有完整内涵和内在关联的系统,而只是分布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哲学的一种集合而已。
因此,真正的统一的“世界哲学”至今还没有形成。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系,即理想的、能呈现整体秩序的整体哲学。这也是人类走向整体的一个前提。
“世界哲学”是与世界意识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在本世纪现阶段已初见端倪。
人类所关心的整体哲学,要求每一个民族都对它有所贡献。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民族都应放弃自己的传统。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化生活的经验,以及人际关系的体验等,都有自己的特性。不仅如此,每一个民族要想对“世界哲学”有所贡献,就必须发展自己传统中的优秀的东西。每一种传统哲学都像一棵树,它根植于自己的历史意识之中,有自己内在的活力。如果各民族的传统哲学不从内在生命的发展着眼,那么,它就无法吸收外部的营养,就无法保存自身,当然,也就不可能对“世界哲学”有所贡献。
中国哲学和文化如要真正吸收西方哲学的长处,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哲学生命的源头。这里有三种含义:
第一,打破目前哲学的架构,回到根本。这是因为,现有的哲学架构束缚了哲学的发展,因此,必须打破这些框架,去寻找背后所隐藏的生命力量。从中国哲学来看,无论是先秦、两汉、隋唐,还是宋元明清,每一种新哲学的出现,总是仿佛向原始出发点的复归。因此,今天的中国哲学工作者必须对原始的出发点进行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的原始出发点是《易经》哲学。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及大乘佛学等,无一不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故而,要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色,就不能不对《易经》哲学重新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二,只有回到原始出发点,在更高、更广的平面上和更深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才能开拓出新的世界哲学,形成新的理论架构。否则,就如同面对一个万花筒而无所适从。
第三,中国哲学必须去迎接许多外来哲学的挑战。我们应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来对待当代西方哲学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充分地去了解它;其次,应当认真地去评估它;再次,应当大胆地去吸取它。惟有这样,才能使西方哲学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养料和条件,而不仅仅是将它作为一种咨询的事实材料而已。而在这中间,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更是摆在大陆多数研究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学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
第一章当代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
第一节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大势
第二节分析哲学的方法义涵
第三节从诠释学到本体诠释学
第二章当代美国哲学及中国哲学在美国
第一节美国哲学的发展及其未来
第二节中国哲学在美国的回顾(1963—1985)与展望
第三章中西哲学的融合
第一节中西哲学范畴的差异
第二节中国哲学中的和谐化辩证法
第三节对《易经》中理气、有无之考察
第四节怀特海与《易经》、《老子》之比较
第五节怀特海与宋明儒学之比较
第六节中西因果律之比较※
第四章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
第一节现代化的哲学意义和哲学理想
第二节中国哲学所面临的现代化的挑战
第三节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第四节中国哲学的重建
第五节中国哲学的世界化
第六节中国哲学走向现代世界何以可能?
附录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我的哲学教育与哲学探索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