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虚词是古代尤其是先秦口语,这几乎是文化人最基本的常识。孟昭连著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却提出一个与传统看法完全相左的观点——文言虚词非口语。作者逆向考察了从明清直至先秦的文言与白话书面语材料,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了古代有关“辞”的大量论述,得出如下结论:汉语与汉字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书面语与口语既不对立,也不完全一致;而整个文言虚词系统(即“辞”)都是吕叔湘先生所谓“人为的东西”,亦即文人创造的“非口语成分”。汉语书面语无论古今,都是口语与非口语两部分的组合,非口语成分多,文言程度就高,就难懂;相反,口语成分多,白话程度就高,就易懂。作者特别强调,诸如“先秦书面语与口语一致”“文言是古人口语”之类的观点,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才出现的,是西方语言理论影响下的产物。这种观点根本是未经任何证明的假命题,在此基础上描述的汉语史及其他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也都是不符合汉语实际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