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之秘,文化之秘,人类社会之秘,宇宙万物之秘,这一切都慢慢浮现在游荡着狐妖精怪的《聊斋志异》里。揭秘,探究志怪背后之真相;演绎,借人之酒杯,浇己之块垒。全新秘钥破解《聊斋志异》中的异术,消解花妖鬼狐织就的重重疑团。
方术的本质是“巫术”与“理性”的合体。巫文化占据了原始社会的文化主流,社会进步决定了巫文化的必然衰败,但是得益于颛顼时代的“绝天地通”,中国的巫术并未如西方那样中断,而是与理性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独步天下的方术文化。
方术的源头为巫,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充斥着迷信内容,但其间又结合了理性,则又必然孕育着科学萌芽,诸如太乙、奇门、六壬与上古天文学的密切对应,方士在炼丹求仙的实践中发明了火药等等,都是明证。
《聊斋志异》作为志怪文学的高峰,必然蕴藏着丰厚的方术文化,本书揭开了其冰山一角,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抛出的砖未必精致,但所开启的聊斋方术世界,则必定是大有可言的。
《耳中人》里的神秘小人
《聊斋志异》第一卷第二篇的《耳中人》里记载:淄川邑的谭晋玄笃信导引练功之术,寒暑不辍,修炼几个月后,似乎颇有进展。这天,谭晋玄正在闭目静坐,突然听到耳朵里有个很小的声音说:“可以见面了!”睁开眼,声音就没有了。谭晋玄很奇怪,当是内丹将成,就有点小兴奋。又过了一段时间,谭晋玄静坐时耳朵眼中习习作痒,接着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三寸来长的小人,长得狰狞凶恶,在地上绕着圈旋转。谭晋玄偷眼看着,正暗自奇怪呢,忽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邻居过来借东西在敲门呼叫。我们都知道练功的时候最忌有人打扰,不但谭晋玄吓了一跳,耳朵眼里钻出的小人也是惊慌失措,四处寻路而逃,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从此之后谭晋玄就得了精神病,整天号叫不休。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调理,才慢慢痊愈。《耳中人》一篇,说白了就是个练功走火入魔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耳中人》,并且印象深刻,但看的不是原著。大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在单位里订阅了一份杂志《武术健身》,其中有一篇文章专门提到《耳中人》,并且说这是个练功走火入魔的典型案例。
当时社会上正值气功大潮,年幼的我也不知其真伪,只是觉得它很神奇。《耳中人》里的谭晋玄虽然练功失败,我却从中得到一个推论:气功是真的!为何这么说?假如气功不是真的,怎会从耳朵眼儿里钻出来个小人儿?又怎会练功练到走火入魔?在我看来,只有高妙的东西才可能走火入魔,吃饭、睡觉、打豆豆这些简单的事情是没资格走火入魔的。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屡经辗转后,我定居在蒲松龄的故乡淄川,机缘巧合又重读起《耳中人》,突然间就有了新的感悟。
“谭晋玄”实有其人
即便是练功,要说从耳朵眼里能钻出个小人,任谁都不会相信。何况《聊斋志异》因其多讲鬼神仙狐,一直被认作是当不得真的“齐东
野语”。其中的故事,想来都是蒲松龄老先生,或者吃了老先生茶水的路人胡诌的吧!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有天,我出乎意料地发现,历史上还真有“谭晋玄”其人。《耳中人》篇里记载:“谭晋玄,邑诸生也。”意思是,谭晋玄是淄川人。无独有偶,略早于蒲松龄时代的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丁耀亢的《丁耀亢全集》里,收录有《送谭晋玄还淄青谭
子以修炼客张太仆家》一诗:“谭子风尘里,潜居有化书。鲁门疑祀鸟,濠水乐知鱼。道气洪濛外,玄言汲冢余。幻形何处解,羽蜕近清虚。万物归无始,吾身患有终。神游方以外,天在道之中。客老苏耽鹤,人归列子风。茫茫沧海上,何处觅壶公。”题目“送谭晋玄还淄青”的意思是:身在外地的谭晋玄,要回老家淄青。“淄青”是说,谭晋玄的住址在淄川与青州之间(淄川与青州接界)。可见,历史上的确有谭晋玄其人,并且正如蒲松龄所说是淄川人。
这个谭晋玄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道教修行者。题目的注解“谭子以修炼客张太仆家”是说,谭晋玄因修炼的缘故,客居在张太仆家。丁耀亢自称紫阳道人,张太仆是丁耀亢的朋友张天石,两人都是道教修炼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修行人之间常有来往,谭晋玄因修炼的缘故客居张太仆家并不奇怪。况且,《送谭晋玄还淄青》里所列举的都是道家典故,以此映照谭晋玄的形象,可知谭晋玄是道家修炼之人确凿无疑。
既然淄川邑的谭晋玄实有其人,又是道教修行者,道教修行之人当然要练功,所以《耳中人》里记的谭晋玄练功事迹,当有相当的真实性。
“静功”与“动功”
《耳中人》里说,谭晋玄“笃信导引之术”。“导引之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动功,指的是用意识控制呼吸,与此同时引导肢体做一些动作,用这些方法来祛除疾病,强健身体。我们熟知的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第八套广播体操都可归入此类。第二类是静功,主要是运用意念,表面上看并无肢体动作,外示安闲,因此称为静功,例如道教修炼中的静坐、听息、守一等。
根据《耳中人》里所述的细节推测,谭晋玄习练的应是静功。首先,篇中记载谭晋玄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类似幻象的耳语以及三寸小人现象,而这种幻象在肢体动作较大的导引动功里不太可能出现,倒是最有可能在导引静功里面出现。其次,《耳中人》在描述谭晋玄的修行方法时说“开目不可复闻”,闭着眼睛怎么动作啊?所以不大可能是导引动功。再者,谭晋玄的“方趺坐”正是佛道静坐常采用的姿势。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凝神”一词,正是典型的静功练法。
“守庚申”与“斩三尸”
谭晋玄练习“静功”几个月后,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起先是听到耳朵里有人语如蝇,过一段时间练功时感觉到有三寸小人从耳朵里钻出,小人貌狞恶,旋转地上。咱先不论这段记录的真假,单从篇中细节来看,这个记录跟道经里经常提到的“守庚申”(又名“斩三尸”)有点类似。
什么是“守庚申”?这就要从“三尸虫”说起。“三尸”是道教术语。道士们认为,每个人的身体之内,都盘踞有三条虫子,也就是三尸虫。三条虫子有不同的喜好,盘踞在人大脑里的叫彭琚,喜欢金银珠宝;盘踞在人五脏之中的叫彭瓒,嗜好各类美食;盘踞在小腹或脚里面的叫彭矫,非常好色。因为它们仨分别盘踞在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所以又分别称为上尸虫、中尸虫、下尸虫。这三条虫子很可恶,寄生在主人身体里不说,还喜欢跑到天上去,给天帝说主人的坏话,打小报告。而且三尸虫上天说坏话的时间是有规律的。我们知道六十日一个甲子轮回,道教认为,每到了庚申日的时候,趁着主人睡着,三尸虫就会离开主人的身体,跑到天上去,把主人这段时期所做的那些坏事悉数禀报给天帝。天帝据此削减此人的福气、财富或寿命,坏事做得越多,福禄寿削减得就越多,都削减完了,人也就死翘翘了。正因为此,人们对“三尸虫”真是又恨又怕,因为恨,所以骂之为虫;因为怕,所以敬称之为神,是以“三尸虫”又名“三尸神”。
人类是何等的聪明,很快就想出了对付“三尸神”的办法。“三尸虫”打小报告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一定要等到庚申日才能上天,二是一定要等到主人睡觉的时候才能离体。那么,只要我们在庚申日的时候彻夜不睡(守夜),三尸神也就离不得体,上不得天,打不成小报告。这就是道教发明对付“三尸神”的方术,称之为“守庚申”。据说长时间“守庚申”之后,身体里的“三尸虫”会自然灭绝,所以“守庚申”又有一个名字叫“斩三尸”。“守庚申”在古代民间甚至成为一种习俗,曾经流布很广。而除了“守庚申”之外,道士们还用断欲、服食、服气等方法斩除三尸。三尸虫一除,则福禄寿不减,从而得以延年益寿。这个“守庚申”的方术给我们的启发是:当我们想玩通宵,又觉得这样对身体很不好而不敢玩时,就可以选庚申日玩通宵,既能玩得高兴,又能憋死三尸神,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当然是玩笑话,玩通宵要不得,实在不睡的话,个人还是推崇静坐,这才是适宜的养生之道。
……
揭秘篇
003 第一篇 《耳中人》:奇妙的守庚申
016 第二篇 《瞳人语》:存神养生术
031 第三篇 《画壁》:大千世界枕中记
046 第四篇 《咬鬼》:见鬼的真相
060 第五篇 《捉狐》:黄鼠狼的气功
067 第六篇 《王六郎》:土地公的心机
086 第七篇 《偷桃》:白莲教之通天绳
093 第八篇 《种梨》:江湖戏术
104 第九篇 《画皮》上:画皮之不净观
118 第十篇 《画皮》下:画皮之秽迹法
130 第十一篇 《龁石》上:道教服食养生
144 第十二篇 《龁石》下:辟谷与排毒养生
演绎篇
161 第十三篇 《尸变》:永动机巫术
170 第十四篇 《喷水》:凶宅传说
181 第十五篇 《山魈》《荞中怪》:山魈养成记
196 第十六篇 《宅妖》:伏藏开启
212 第十七篇 《长清僧》:另一种长生
228 第十八篇 《蛇人》《斫蟒》:灵蛇的崇拜
239 第十九篇 《雹神》:超感应能力
248 第二十篇 《僧孽》:揭秘巫术思维
257 第二十一篇 《野狗》:防身术速成
270 第二十二篇 《贾儿》:神童的奥秘
283 第二十三篇 《封三娘》上:腰腿痛的根治法
302 第二十四篇 《封三娘》下:五禽戏正本清源
315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