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由于家世的原因与工作的关系,作者与许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先后结识,如陈梦家、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树青、翁偶虹、邓云乡、吴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们离世。而这些老辈文化人、学者,恰好也是中国百余年来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叙述了作者与这些前辈交往的点滴,描摹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着力钩沉他们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从而使本书具有当代文化史的意义与价值,今天的读者也得以据此领略他们的德行与风采。
一弯新月又如钩
——陈梦家先生五十年祭
2016年9月3日,是陈梦家先生离世五十周年,整整半个世纪。
我很喜欢他,因为他对小孩子尊重
我和陈梦家先生的接触是机缘巧合,在1957年至1961年这四五年里接触最多,那时我也就是十来岁年纪,但是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很多方面也受到他的影响。
来往多是因为这期间我们两家住得很近,我家在东四二条,他家在钱粮胡同,过条马路不远就到。另外,陈先生对我父亲很赏识,虽然两个人年龄相差十几岁,但是很谈得来。
那时候陈梦家先生经常来我家,多则每周,少则一个月一两次。他是个喜欢朋友、爱串门的人,其他朋友家他也常去。他每次来都会和我父亲聊很多,我经常就在旁边,有时候听不太懂,但是喜欢听。
陈先生喜欢和各种人接触,老一辈的,比如容庚、商承祚等,同龄的朋友就更多了,例如比他小三岁的王世襄,年轻人、小孩子他也很喜欢。记得我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看完就照着画,最常画的是小人骑马打仗,画了很多张。每次陈先生来,我都愿意把画拿给他看。为什么最爱给他看呢?因为别人看了仅是敷衍说“不错不错”就完了,他却是认真地一张张点评:“这个不错。”“这个不大对,手这么拿刀的话根本使不上劲儿啊!”他会认真地指出我的很多错误,一一纠正。他还告诉我:“画画,人的比例要站七坐五盘三,怎么讲?人站着的比例是七个头颅高矮,坐着是五个头颅高矮,盘腿是三个头颅高矮。”我听得很服气。所以我那时候很喜欢他来,因为他对小孩子尊重。
陈先生喜欢跟我开玩笑。我曾经在一篇散文《凌霄花下》中写到关于陈梦家名字的问题:有一年我家的凌霄花开得很茂盛,陈梦家在凌霄花下跟我父亲聊天,后来父亲有事暂时离开,他就和我聊了起来。聊着聊着突然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叫梦家吗?”我说:“不知道啊,你是不是做梦见家了?”他说:“不是。是我母亲生我之前梦见一头猪,但是我总不能叫梦猪吧,所以就在猪(豕)上面加了一个宝盖。”到底是他逗小孩子,还是真的如此?我不敢说,可是我知道他弟弟叫梦熊。
他的夫人赵萝蕤先生也偶尔到我家来,但很少和陈先生一起来。她来主要是找我母亲,因为都搞翻译工作,所以和我母亲聊得来。1959年的夏天,赵萝蕤和我母亲同去北戴河住了两周避暑,陈梦家几乎天天来我家。1961年,我的父母搬到西郊翠微路2号大院,距离远了,来往也就少了。
从新月诗人到考古学家
陈梦家先生是浙江上虞人,1911年出生在南京,家中有哥哥、弟弟、姐姐,是一个多子女家庭。他父亲是一位牧师,因工作原因,生活比较颠沛,主要往来于宁沪之间。所以陈梦家先是在南京上学,后来又到上海就读。
他小时候就很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后来受到新月派的影响。早期新月的健将主要是闻一多、徐志摩以及朱湘,他们主张新诗也应该有一定的格律和体式,陈梦家正是闻一多和徐志摩的学生。
陈梦家先生是新月派的后起之秀,同时期还有方玮德、卞之琳等等。因为陈梦家的父亲是神职人员,所以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很多西洋文学。他的英文非常好,再加上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使他能把西洋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融为一体。1931年,陈梦家二十岁的时候出版了《梦家诗集》。他的《一朵野花》等名篇收在这本集子里,当时影响很大。
那时我一直不知道陈梦家是诗人,他也没有和我说过。后来从我父亲那里才知道,还觉得他和我想象中的诗人对不上号。我读到陈梦家的诗是在“文革”以后了,在那个时代,陈梦家早已消失在中国的文坛。
1932年,陈梦家考入燕京大学,到了北京。他先是在燕京大学学宗教学,后来跟随容庚习古文字学。期间,他和赵紫宸的女儿赵萝蕤相识。赵萝蕤先生是学西洋语言文学的,也是一位才女。他们在1936年结婚,两个人住在燕京大学里面,婚后生活很不错。很多人说陈、赵二人真是郎才女貌,但是我见到赵萝蕤时没觉得她有多么漂亮,严肃得让我甚至有点怕她。
我见到赵萝蕤先生时她已经有些发胖,个子在当时女性中算高的,戴一副白边眼镜,不爱说话。我小时候对戴眼镜的人都有点抵触,而且赵萝蕤没怎么跟我说过话,她来都是找我母亲聊天。
陈梦家年轻时非常漂亮,眼睛很大,个子中等偏高,估计有1.75米左右,肩膀宽宽的,风度翩翩。我见他时他已经有眼袋了,但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他那时略略有了些白发,但身体很好。他很少穿西装,总是穿很朴素的布质中山装,偶尔穿一件西服上身,也不打领带。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最洒脱的人,当时非常崇拜他。
他真正从诗人转行为考古学家,严格来说是在国外的一段时间。1944年,他由费正清和金岳霖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去教中国古文字学。1944至1947年他在美国,从1947年开始他到欧洲四处游历。我觉得陈梦家是一个极其爱国的人,因为这个时期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就是把中国流落在美国和欧洲的商周青铜器逐一做了著录。他到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去看,也到许多外国收藏家的家里去看,见到我国的青铜器就将器物的器形、年代、流散国外的时间、由谁收藏等等都记录下来。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没有特别的爱国热情,是不可能做那样的事情的。后来他做的著录都结了集。诗人陈梦家变成了考古学家陈梦家,这是他人生中极大的转折。
不久后,陈梦家回到国内,在清华大学执教。1952年院校调整以后,他就到了社科院考古所——当时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从事文物考古工作。
他对考古学,也包括青铜器、甲骨文等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殷墟卜辞综述》就非常有名。对殷商和西周,他也做了一些纪年上的纠正。他非常推崇《竹书纪年》的可靠性,并与万斯年先生一起修订了万国鼎的《中国历史纪年表》,1956年出版后,大家都觉得非常好用。他曾送给我一本,虽然那本早就不在了,但我从小到今天都在使用,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本。
1957年,由于某位人品很坏且混迹于文化界的大人物的授意,陈梦家受到冲击。从学术批判到人身攻击,只因他曾说过“外行不宜领导内行”和“文字改革应该慎重”这样的话,后被说成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和“反对文字改革”,从此,右派分子的帽子便扣在了他头上。其实,“外行不宜领导内行”,他仅是针对考古所讲的,并没有针对全社会;关于文字改革,他也只是说过“应该慎重”而已。
他被打成右派,处理得算轻的,没有发配到边远地区劳动改造,但是他的心情非常不愉快。在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下,他做了好多事情。他最重要的几部著作,如《西周铜器断代》以及修订的《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等,都是在这一时段完成的。这些都是考古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可以说他是当时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在考古学领域有建树的大家。当时作为右派是不能在著作上署名的,只能署成考古所编或者考古所著,他并不太在意署名的问题,只要自己的研究能够完成,他就很高兴了。今天很多著作已经恢复了陈梦家的署名。
但是,他被打成右派却对赵萝蕤的冲击很大,她因此患上了神经分裂症。
自序
永远的长者——怀念启功先生
斯人去矣 大雅云亡——王世襄先生
附:畅安先生的学问
晚年的苗子先生
史树青先生二三事
一弯新月又如钩——陈梦家先生五十年祭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怀念朱家溍先生
档案学方志学的大家——忆傅振伦先生
我的姨公许宝骙先生
太初先生与绍良先生
义宁之学的传人——王永兴先生
治史藏书两相得——记黄永年先生
古都保护的直言者——徐苹芳先生
一位被湮没的学者——记袁行云先生
邮坛雅望尊一老——忆吴凤岗先生
粉墨筝琶终不悔——记翁偶虹先生
从生理学家到顾曲名宿——记刘曾复先生
小如先生与戏
文化古城的拾荒者——邓云乡先生
在上海美丽园的日子——记黄裳、施蛰存、郑逸梅、陈从周、金云臻
附:庆余别墅与王元化、朱维铮
与扬州有关的两位学者——卞孝萱先生与祁龙威先生
我所知道的袁翰青先生
《辞源》的两位主编——吴泽炎先生与刘叶秋先生
翠微路2号院中的三位传奇人物——丁晓先 李又然 关露
杨锺羲和他的《雪桥诗话》
夏枝巢与《北京市志稿》
陈兼与先生和《旧都文物略》
瀛生先生和他的《京城旧俗》
留作他年记事珠——也谈唐鲁孙先生
寒夜客来.失之交臂——关于逯耀东先生
“翠微校史”拾零——住在西北楼里的教授们
怀念父亲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