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体验的存在--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之视域融合
0.00     定价 ¥ 51.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167077
  • 作      者:
    作者:赵海燕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赵海燕著的这本《体验的存在--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之视域融合》选取冯友兰“负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以前期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论为对比之视域。作者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的可能性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体验的存在”之上的;而前期维特根斯坦虽然也对“不可说”的问题感兴趣,但由于不承认“体验的存在”的合法地位,终究以“沉默”的方式待之。本书通过阐释“负的方法”的独特价值和“体验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进而彰显中国哲学的“自性”以及其在世界哲学中的意义。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冯友兰“正负方法”论
第一节 “正的方法”
一、“正的方法”的内涵
二、“正的方法”的局限性
三、“正的方法”与维也纳学派
第二节 “负的方法”
一、“负的方法”的演进
二、从儒释道看中国哲学史上的“负的方法”
三、学界关于“负的方法”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主体世界与天地境界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一、“不可说”的是什么
二、“显示”的三重意义
三、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第二节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
一、觉解
二、自然境界
三、功利境界
四、道德境界
五、天地境界
第三章 “世界图式论”与“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论”
一、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
二、“可说”的事实世界
三、命题是实在的图像
四、对象
第二节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一、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
二、中国哲学的“境界形上学”
三、“体验的存在”之本体地位的贞定
四、“直觉之知”之可能性的认肯
第四章 冯友兰“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一节 “负的方法”凸显中国哲学之独特价值
一、“体验的存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本体意识
二、生命意义与价值安顿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题
三、直觉主义方法是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补充
第二节 “新理学”的内在张力及其不足之处
一、“新理学”的内在张力
二、“新理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三、“新理学”之自我反思
第三节 中国哲学方法论再省思
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二、“回到事实本身”的双向诠释
三、“中国哲学”学科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