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微宏观生产主体与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马克思系列研究之二)
0.00     定价 ¥ 56.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010179834
  • 作      者:
    作者:李云峰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李云峰著的《微宏观生产主体与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马克思系列研究之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社会生产主体。马克思把这种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看作微观生产主体,把社会看作宏观生产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微观生产主体和(作为民族国家的)宏观生产主体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微观、宏观生产主体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学说,《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微观、宏观生产主体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理论,《资本论》具体反映或再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这种对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解读,使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具体、明确,逻辑严谨、清晰,结构合理、科学,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同时,这种解读能够合理地解释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一些不同表述,能够科学地说明劳动群众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能够揭示不同时代的人的本质与社会制度的学理基础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本书的观点在意识形态层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主旨
三、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基础与历程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与社会基础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渊源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渊源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学渊源
四、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心路历程
一、博士论文具有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唯心主义哲学倾向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向客观现实主体转变
三、《德法年鉴》期间无产阶级主体地位与马克思学说性质和任务的确立
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劳动者主体出发构建思想体系
五、《神圣家族》——开始重视历史中劳动者群众主体的作用
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从社会生产主体出发构建思想体系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与逻辑出发点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科学研究的对象与视角
二、对“主体”、“人”的一般释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人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
一、对逻辑出发点的一般释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生产主体
三、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的人的特点的论述
四、作为逻辑出发点的“现实的个人”与民法中法人主体的比较
五、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已使用法人概念
第三节 逻辑出发点是自然人就摆脱不了历史唯心主义局限
一、自然人的活动是由意识指导的
二、历史人物的思想动因在历史中作用更为明显
三、从自然人出发难以把握历史的规律
四、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不以劳动者主体作为逻辑出发点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与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第一节 生产劳动不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一、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反映生产劳动不是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二、解开“历史之谜”之钥匙是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因素
第二节 真实的逻辑出发点才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一、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创立
二、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示社会的基础、结构及其关系
三、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示社会辩证运动的规律“
四、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明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节 谜底:基本经济单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一、自然人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或细胞
二、血缘家庭也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或细胞
三、社会经济基本单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含义与特点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主体的多重矛盾与基本关系
一、生产主体的多重矛盾关系被归纳为两种基本关系——自然物质关系与社会关系
二、两层生产主体、两对矛盾与社会的三个领域
第二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生产关系范畴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关键
四、生产方式范畴
第三节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特点
三、社会形态范畴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真实基础、结构和动力
一、微观生产主体——社会经济基本单位及其活动是社会的基础
二、微观、宏观生产主体与社会有机结构
三、社会生产主体的内在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历史辩证运动规律
一、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社会历史辩证运动特点
二、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三、社会生产主体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节 分工与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运动
一、社会生产主体的两重关系与分工的两种形式
二、分工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三、分工的发展与所有制的变化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主体与阶级
一、一定历史时期生产主体内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划分阶级的依据
二、联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阶级问题是成熟时期马克思的特点
三、阶级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主体内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
第二节 生产主体与阶级的产生、存在和消灭
一、物质资料生产主体与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
二、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主体状况决定该社会的阶级结构
三、阶级的存在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主体相联系
第三节 社会生产主体与阶级斗争
一、阶级斗争是生产主体内利益根本对立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阶级斗争导致无产阶级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