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
0.00     定价 ¥ 2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50248366
  • 作      者:
    韩宇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就学习实践过程可能遇到的理论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对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统一思想认识不无裨益。
  
展开
内容介绍
  为帮助和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并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战略意义和实践途径,本书结合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论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是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和基层党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有益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什么是“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四个全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目标决定举措,举措成就目标。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核心、是关键。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搞不好,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实现,进而必然导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受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中的重中之重。
  “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3.“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来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总结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个方面的要求。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里,“协调”二字,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三者之间的统一性。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这就简明扼要地阐释了“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至于“全面从严治党”,虽然这样的命题还没有十分明确,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举措已经十分鲜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命题呼之欲出。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地位是什么?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的提出,非常鲜明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思路,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更易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接受、理解和实践。我们要把“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主题?
  (1)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3)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4)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破除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藩篱,才能建立健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小康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其中之一是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从严治党八个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2)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5)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6)严明党的纪律;
  (7)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8)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10.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展开
目录
1.什么是“四个全面”?
2.“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3.“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来的?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地位是什么?
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主题?
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从严治党八个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0.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2.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3.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14.为什么说“四个全面”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15.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16.为什么说“四个全面”集中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
17.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18.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19.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20.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2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
23.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可靠的政治基础?
24.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5.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26.如何全面推进改革?
27.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8.怎样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9.怎样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30.怎样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31.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2.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33.如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34.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5.怎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什么?
37.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8.为什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9.为什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40.为什么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如何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42.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3.如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4.为什么说“为了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45.为什么说“依靠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动力?
46.文化工作者怎样找准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47.怎样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8.怎样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50.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5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4.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55.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56.怎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57.为什么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怎样开展?
58.为什么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怎样深化?
59.怎样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60.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6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弘扬?
62.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何开展?
6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如何发展?
64.如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65.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66.为什么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如何繁荣和发展?
67.如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68.如何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69.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70.加强社会建设为什么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71.怎样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72.怎样加强党对社会管理的领导?
73.怎样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74.如何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75.如何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76.怎样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
77.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是什么?
78.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9.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80.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