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革命成败视海军
孙中山是中国最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军事家,在他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十分重视发动广大海军官兵参加革命,充分发挥海军在革命中的特殊作用。他曾指出:“向来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
1.海军革命先驱
1895年初,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部,秘密开展革命运动。当时正值中国甲午战败,中国被日本割地(台湾等地),赔款日本(2.3亿两白银),并给予日本在华投资办厂等许多特权。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广东地区的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加入兴中会,比如,广东较大军舰之一的“镇涛”号炮舰管带程奎光、原“广丙”号巡洋舰管带程璧光兄弟,以及程耀宸、陈廷威等。在程氏兄弟的努力下,广东水师中的许多官兵都同情革命,准备参加起义。
10月26日,在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即将发动时,由于消息泄露,各路人马配合不协调。清政府闻讯后,派出军队大肆搜捕起义者。程奎光在狱中身心受到巨大摧残,于1898年保释后不久病逝。程耀宸在狱中被折磨而死,程璧光因逃往南洋槟榔屿而幸免。然而,陈廷威骗取了革命党的活动经费,不久就投降了清政府。程奎光、程耀宸是最早为民主革命献身的海军官兵。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出走海外,继续奔走进行革命,先后组织发动了惠州、萍浏醴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但都被清政府陆海军击败。孙中山总结了经验教训,加紧了在新军中的活动,一大批有知识的革命党人渗透到清政府主要基石的陆海军中。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在广州再次发动武装起义。起事前,起义指挥所出纳课长李海云负责联络并策反海军。李海云派陆觉生、李箕专门负责策反广东水师。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后又增派了钟义、袁玉云等人。他们先从广州督练公所抄来各军舰及炮台人员的名单,又从香港船厂调查到各舰管带、炮手的住所,分头进行联络。他们最初的计划是,由李海云装作督署委员,袁玉云扮侍者,二人携炸弹上舰逼舰长向水师公所开炮,但这一计划没能实现。
起义开始后,海军肄业生冯超骧在父亲病故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地继续参加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水师哨官温带雄率领所部官兵,手执武器奔上街头,准备袭击水师行台,但途中没有佩戴起义白布记号,在路口与黄兴、方声洞的队伍发生误会,温、方二人先后倒下,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是役,革命党人损失一百多人。
革命党人还组织了多次暗杀行动。熊成基、邝佐治先后计划行刺海军大臣载洵,未成。后来,刘师复、温生才、林冠慈和陈敬岳等人暗杀过李准。温生才曾误将清广州将军孚琦当作李准杀死。林冠慈和陈敬岳击伤了李准。这些革命党人的行动,争取了一大批海军官兵投身革命事业,也震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2.辛亥风云
1911年10月10日,驻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各地军民立即响应,顿成烈火燎原之势。因该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之为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觉醒的海军官兵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埋葬清王朝专制统治的作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重兵压境
武昌城头的隆隆炮声,震得清朝官吏们心惊胆战。湖广总督瑞澂令人在官衙后墙砸开一个洞,穿洞逃跑,在仓皇登上靠在江边的“楚豫”号炮舰后,急令驶往汉口外国租界的码头停泊。
当时,驻在武昌附近长江江面的海军舰艇还有:“建威”号驱逐舰及“湖隼”、“湖鹰”号鱼雷艇,兵力明显薄弱。为了反扑,瑞澂致电清政府:“乱党已占领武昌,请速派陆军和兵轮前来弹压。”
10月12日,革命军渡江进攻汉阳、汉口。清政府一片慌乱,急忙命令陆军大臣荫昌亲自率领两镇兵马,立即从京畿出发南下;另派海军统制(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全权指挥海军和长江水师,速调一切可以调动的舰艇,开赴武汉,协同陆军镇压起义军。
萨镇冰,是近代海军著名将领。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重建海军,实际的主持人就是他。萨镇冰出生在福州的一个色目官员家庭,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他在甲午海战中,英勇顽强,深得好评。民国初年,历任海军总长、福建省长、代理国务总理。后来,他曾任海军顾问。新中国建立时,他是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他于1952年去世,终年93岁。在数十年宦海中,他不贪钱财,不谋私利,关心民生,也从不把事做绝,得到各方人士的佩服。福建人称他为“萨菩萨”。
……
展开